[发明专利]一种无叶风扇的风道结构及无叶风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9947.1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7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锦文;付山;胡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44;F04D29/66;F04D2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宝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3 | 代理人: | 赵艳红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风道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叶风扇的风道结构及无叶风扇,风道结构包括出风部,出风部的内部形成出风风道,出风风道风道壁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在出风风道的风道壁背离出风口的另一侧形成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的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第一导风段位于第二导风段的上游,第二导风段的出风端延伸至出风风道的顶部;第一导风段形成向出风风道的中轴线渐缩的弧面,第二导风段形成向出风风道的中轴线渐扩的弧面;进风部,进风部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出风风道相连通,第一导风段的进风端延伸至与进风部相连。本发明的风道结构能有效降低无叶风扇的气动噪声以及增大出风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叶风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叶风扇的风道结构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现如今市场上的无叶风扇,相较于传统的轴流风扇,其出风气流更加平稳,没有气流的冲击感和波浪形的刺激,且无叶扇出风能耗更低,其通过独特的风道设计为出风气流增压提速,并在气体粘滞力作用下由出风气流带动环形圈中的气流,实现气流的倍增。
在外观上,由于无叶扇的风叶隐藏在风扇基座中,所以使用者无法直接接触风叶,相较于传统风扇更加安全,而且外观独特,更具科技美感和创新感。
但是,相较于传统风扇,无叶风扇噪声更大。因为无叶风扇的风叶尺寸更小转速更高,而且需要通过流道增压来提升出口风速,所以会在风道内产生涡流噪声。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气动噪声的无叶风扇的风道结构及无叶风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出了一种无叶风扇的风道结构,包括
出风部,所述出风部的内部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风道壁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在所述出风风道的风道壁背离所述出风口的另一侧形成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的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所述第一导风段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段的上游,所述第二导风段的出风端延伸至所述出风风道的顶部;所述第一导风段形成向所述出风风道的中轴线渐缩的弧面,所述第二导风段形成向所述出风风道的中轴线渐扩的弧面;
进风部,所述进风部上开设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导风段的进风端延伸至与所述进风部相连。
进一步可选地,设定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进风端的竖直平面为标准面,所述标准面距离所述第一导风段最远处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导风段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导风段距离所述标准面最远处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进风端的距离为L11,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出风端的距离为L12,L1=L11+L12,需满足:h1/L1在0.01~0.3范围内,L11/L1在0~1范围内。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段的进风端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出风端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β1,需满足:α1∈(40°,90°],β1∈(40°,180°)。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段的长度为L2,所述标准面距离所述第二导风段最远处的距离为h2,需满足:tan(β2)<h2/L2<tan(α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9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祛痘复合酸精华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油污自清洁涂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