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老桥梁拼接缝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7503.4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仲玉芳;叶茂勇;方伟;万罗为;袁斌;孙元;孟利吉;郑有华;姜群;李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中心;杭州西湖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E01D19/1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00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接缝 结构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老桥梁拼接缝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属于桥梁结构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所述结构体系主要由新老桥桥面板、拼接缝构件、沥青混凝土面层和钢筋混凝土铺装层组成。预制拱形多孔钢板,并把中间部位预埋在矩形聚脲弹性体中,两侧的多孔钢板外露,得到预制拼接缝构件;将预制好的拼接缝构件两侧的多孔钢板焊接到新旧桥桥面板的延伸钢筋上,在焊接处上浇筑微膨胀钢纤维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最后摊铺桥面沥青混凝土与新老桥桥面、拼接缝构件上表面齐平。本发明施工简单,既可保证新旧桥面板跟拼接缝构件更好的连接,又可适应新旧桥梁的沉降差异和不均匀荷载下的变形高差,使得桥梁经久耐用、防水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老桥梁拼接缝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大量道路需要拓宽以满足交通量需求,随之大量随路桥梁也面临拓宽需要,而新桥与老桥之间的桥面系拼接缝长期以来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传统的新老桥梁拼接缝主要为拼接缝处桥面系连续、拼接缝TST弹性体填充、纵向型钢钢伸缩缝。
拼接缝处桥面系连续,即新老桥梁桥面板在拼接缝处断开,沥青混凝土面层与钢筋混凝土铺装层在拼接缝连续。虽然新建时外观美观,但存在很多不足,具体为:因为新老桥拼接缝处桥面板在不均匀荷载作用下,新老桥桥面板产生高差,进而造成新老桥拼接缝处沥青混凝土面层开裂、破损、渗漏水。
TST弹性体虽然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等特点,但存在很多不足,具体为:TST弹性体强度低,易变形,变形后不能够恢复原状;TST弹性体耐久性差,容易出现开裂、破损和渗漏水;TST弹性体表面光滑,摩擦系数低,汽车行驶容易打滑。
纵向型钢伸缩缝受力结构合理,但存在很多不足,具体为:纵向伸缩缝不美观,而且纵向伸缩缝需要定期维护;因为新老桥拼接缝处桥面板在不均匀荷载作用下,新老桥桥面板产生高差,表现为纵向型钢伸缩缝两边型钢出现高差,出现拼接缝跳车,严重者阻碍车辆车轮变道,影响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老桥梁拼接缝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充分利用聚脲弹性体等新型材料,通过合理结构及功能组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新老桥梁拼接缝结构体系,包括老桥桥面板、新桥桥面板、拼接缝构件、沥青混凝土面层和钢筋混凝土铺装层。
所述拼接缝构件位于老桥桥面板和新桥桥面板的拼接缝处,由拱形多孔钢板连接件、矩形聚脲弹性体、聚脲耐磨层组成;
所述拱形多孔钢板连接件中间部位预埋在矩形聚脲弹性体内,聚脲耐磨层喷涂在矩形聚脲弹性体的上表面;拱形多孔钢板连接件的两端延伸至矩形聚脲弹性体的外部,分别与老桥桥面板和新桥桥面板上的延伸钢筋焊接,且焊接处固定在拼接缝构件两侧的钢筋混凝土铺装层内;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位于钢筋混凝土铺装层上,与拼接缝构件的上表面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提出的新老桥梁拼接缝结构利用了聚脲弹性体拉伸、压缩等优良的物理性能,新旧桥梁的沉降差异和不均匀荷载下变形高差可通过弹性体结构宽度和弹性体变形有效过渡,不会出现拼接缝处跳车、阻碍车辆车轮变道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新老桥梁拼接缝结构利用了聚脲弹性体在耐候性能、耐久性能、放水性能等方面表现优异,聚脲弹性体使用寿命50年大于桥梁伸缩缝设计使用年限15年的标准要求,更大于TST弹性体一般5年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提出的矩形聚脲弹性体底部设有与新老桥缝隙宽度一致的凹槽,通过两点曲线长度大于直线特点,防止因新旧桥梁的沉降差异、不均匀荷载下变形高差将新老桥缝隙处弹性体拉开裂、破损,甚至影响拼接缝构件与新老桥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中心;杭州西湖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中心;杭州西湖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7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源控制机构及其双电源开关
- 下一篇:正负压密封圈及管道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