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电缆收排放线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3746.0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0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周连国;张同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持质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44 | 分类号: | B65H54/44;B65H54/553;B65H49/34;B65H49/30;B65H54/70;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刘静怡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电缆 放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收排放线机,所述底座的上端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轴杆连接有第二绕线轮,所述主动轮通过圆轴连接有第一绕线轮,所述底座的上端右侧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中部安装有气缸;本发明改变现有的收排放线机结构,达到保持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工作过程的稳定性好的优点,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转动结构可使得转动过程不会产生摩擦,卡接也不会影响转动,起到防磨损、静音的效果,通过散热格栅的设置,对转动过程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使得放线、收线过程顺畅、稳定,提高功能性,满足当下的使用需求,适合广泛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收排放线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线电缆收排放线机。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的加工需要经过拉制、绞制、包覆等工艺处理,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收卷和放线作业才能完成,电线电缆的规格越复杂,需要收卷和防线的次数越多。电缆通常需要一圈一圈地收卷装在绕线盘中,以便于对电线电缆进一步加工和保护电线电缆不被损伤。
但在实际的电线电缆收卷时,电缆收排绕线机不能对绕线盘很好的固定,进而不能保证绕线时的稳定性可能会导致绕线、放线品质低下。为此,我们推出一种电线电缆收排放线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收排放线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电缆收排放线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轴杆连接有第二绕线轮,所述主动轮通过圆轴连接有第一绕线轮,所述底座的上端右侧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中部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上下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侧壁设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的一侧连接有转动结构,所述推板的一侧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有压线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的上端左侧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电机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呈U型设置且上端等距设有若干组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倾斜设置,所述轴杆的左端通过轴承连接至支撑架的右侧下端,此项设置,可有效保证电机、轴杆连接的稳定,还能起到散热通风的作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推板的上下端还分别设有进风槽,且进风槽与散热格栅对应设置,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格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限位板一侧,且限位板上设有预留安装散热格栅的安装孔,便于安装和拆卸。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圆盘、第一轴杆、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在散热格栅上,所述第一轴杆转动连接在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之间,所述第二圆盘的一侧连接有橡胶垫,通过转动结构的设置,当限位板移动后在与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的右端卡接时,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转动带动转动结构转动,进而在对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还能避免磨损,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右侧的热量则通过散热格栅排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两组所述限位板的安装高度分别对应于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的安装高度,限位板与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的右端卡接,进而对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保持转动过程的稳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杆通过螺栓安装在推板的一侧中部,便于安装和拆卸。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线杆呈E型设置且边侧设有折边,所述压线杆的安装高度位于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中间的高度,分别对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上的线束进行限位压紧,进而达到了调节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放线、收线时线束的张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持质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持质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3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