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同步分析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3640.0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5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周文钊;陈怡;邓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塑料 有机 污染物 同步 分析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同步分析检测方法。首先,将待测污染土壤样品与辅助试剂加入样品坩埚内,并在样品坩埚内均匀混合;然后,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样品坩埚进行程序升温,先将土壤有机污染物解吸附,再将微塑料热分解;程序升温的过程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将升温处理后的气相产物萃取富集到固相微萃取纤维上;最后,完成萃取富集后将固相微萃取纤维直接进样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本发明提供的同步分析检测方法,实现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的同步定性和定量分析,填补了这一方法学上的空白,为分析实际土壤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供了有力工具和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中污染物的同步分析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了一种土壤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同步分析检测方法,能够对土壤样品中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进行同步的检测分析。
背景技术
微塑料是一种新兴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受到环境研究学界的诸多关注。2004年发表于Science上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即尺寸小于5mm以下的塑料颗粒、纤维等。微塑料颗粒在被生物摄入体内后,会对生物体的消化系统造成直接的物理性伤害,并释放出塑化剂等对生物体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而纳米级微塑料甚至能够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被带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对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都造成危害,且难以降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塑料污染几乎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瓶装水、食用盐等都有检出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报道,有研究显示每人平均每年摄入的微塑料超过100颗粒,而在自然环境中即使是人迹罕至的南、北极也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2015年的联合国环境大会将微塑料污染列入与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等并列的全球重大环境问题。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环境相关研究都集中在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的效应以及影响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陆地环境的微塑料污染状况知之甚少。近期的一项预测性研究显示,陆地环境的微塑料污染可能是海洋环境的4至23倍之多,开展陆地土壤环境中的微塑料分析研究迫在眉睫。此外,土壤作为各种有机物污染物的汇集处,包含了大量的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而微塑料对各种有机物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并且影响这些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归趋等环境行为,同时,吸附着有机污染物的微塑料被土壤生物摄入后,还会对生物体造成联合毒性效应。测定土壤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已有的土壤微塑料检测方法与土壤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需要经过各自不同的分离、纯化以及检测步骤,单个样品只能够用于分析其中一类污染物。例如,通过浮选(密度)分离法提取土壤中的微塑料后,该土壤样品完全损耗,无法再对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提取。目前,尚无一种能够同步检测土壤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技术方法。
因此,发展土壤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同步分析检测方法,对于研究实际土壤环境下微塑料对土壤有机污染物吸附、迁移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同步分析检测方法,为研究实际土壤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提供了技术手段。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土壤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同步分析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首先,将待测污染土壤样品与辅助试剂以一定比例加入样品坩埚内,并在样品坩埚内将待测污染土壤样品与辅助试剂均匀混合;
(2)然后,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样品坩埚进行程序升温,先将土壤有机污染物解吸附,然后将微塑料热分解;程序升温的过程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将土壤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程序升温处理后的气相产物萃取富集到固相微萃取纤维上;
(3)最后,完成萃取富集后将固相微萃取纤维直接进样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3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