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assive MIMO阵列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2206.0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邱晓慧;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06 | 分类号: | H01Q21/06;H01Q21/00;H01Q1/52;H01Q1/48;H01Q1/50;H01Q3/28;H01Q3/34;H01Q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沈军 |
地址: | 4302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assive mimo 阵列 天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包括:辐射单元、贴片元件、功分板、反射板、耦合板和射频连接器,耦合板、反射板和功分板依次连接;耦合板包括依次布设的顶层金属层、第一介质基板、中间金属层、半固化片层、第二介质基板和底层金属层,中间金属层包括中间金属地及用于信号传输的校准网络信号层,射频连接器和贴片元件连接于校准网络信号层;功分板包括馈电网络信号层,辐射单元与馈电网络信号层连接,馈电网络信号层与校准网络信号层电气连接。Massive MIMO阵列天线具有射频端口校准信号幅度、相位、阻抗等电气特性高度一致性特点,有效防止线路板与辐射单元之间信号串扰,在大规模阵列天线中具有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数据业务以及无处不在接入的需求正呈现出一种爆炸式的增长,提升宽带无线接入网的能力,适应未来用户业务需求成为必然趋势。
针对宽带无线接入的需求,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与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开始。从2G、3G到4G,每一代系统的更新,都伴随着新技术的更新,都是为了解决当时最主要的需求。5G时代,小区越来越密集,对容量、耗能和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高速发展的数据流量和用户对带宽的需求,现有4G蜂窝网络的多天线技术很难满足需求。
现有研究表明,在基站端采用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带来很多的性能优势。这种基站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的MU-MIMO被称为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Large Scale AntennaSystem,或称为Massive MIMO)。 Massive MIMO阵列天线工作频段高,信号的敏感性增加,同时它们的能量越来越弱,此时的布线系统就越容易受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Massive MIMO阵列天线是线路板与辐射单元之间信号容易串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包括:辐射单元、贴片元件、功分板、反射板、耦合板以及射频连接器,所述耦合板、所述反射板以及所述功分板依次连接;
所述耦合板包括依次层叠并压合设置的顶层金属层、第一介质基板、中间金属层、半固化片层、第二介质基板以及底层金属层,所述中间金属层包括中间金属地及用于信号传输的校准网络信号层,所述射频连接器和所述贴片元件连接于所述校准网络信号层;
所述功分板包括馈电网络信号层,所述辐射单元与所述馈电网络信号层连接,所述馈电网络信号层与所述校准网络信号层电气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所述校准网络信号层与所述馈电网络信号层通过铜棒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所述反射板与所述辐射单元、所述射频连接器、所述铜棒和所述贴片元件对应的区域均设有避让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所述避让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所述耦合板上设有第一绿油区域,所述第一绿油区域的尺寸小于与所述辐射单元相对应的所述避让孔的尺寸。
所述第一绿油区域为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耦合板上的投影区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所述功分板上设有第二绿油区域,所述第二绿油区域的尺寸小于与所述辐射单元相对应的所述避让孔的尺寸。
所述第二绿油区域为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功分板上的投影区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Massive MIMO阵列天线,所述第一绿油区域和所述第二绿油区域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者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2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往返架体失形程度判断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医疗检验科用采血管放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