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动支撑与分流结构及泵血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1666.3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4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峻;赵贤忠;刘智勇;唐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凯利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60/122 | 分类号: | A61M60/122;A61M60/216;A61M60/4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袁亚军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支撑 分流 结构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支撑与分流结构及泵血导管,所述传动支撑与分流结构包括叶轮和同轴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滚珠轴承,所述叶轮转轴上设置有叶轮,所述第二壳体在叶轮近端的区域形成挡片结构,所述叶轮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滚珠轴承上,另一端穿过挡片结构后连接叶轮,所述挡片结构的内圈内径小于滚珠轴承的轴承内圈的外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形成灌注管路入口腔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所述滚珠轴承的内外圈和挡片结构形成灌注管路出口腔体。本发明结构紧凑,保证回流流量,并能减小轴承与叶轮转轴间的间隙,减小叶轮轴的跳动与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旁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传动支撑与分流结构及泵血导管。
背景技术
经皮辅助泵血装置包含两种分类,一种将泵血导管和驱动模块分开设置并通过柔性传动结构相连,有源驱动模块位于体外,通过柔性传动结构驱动植入体内泵血导管实现辅助泵血功能的装置,一种是将驱动模块设置于人体内的情况。
当有源驱动模块位于人体外,柔性绞丝近端需要连接电机转轴,远端需要通过复杂的人体血管结构后与泵血导管内叶轮转轴连接。为了润滑,减震,以及将柔性绞丝产生的磨损颗粒排出,柔性绞丝位于充满灌注液的腔体内。在泵血导管介入时,柔性绞丝需要随人体血管进行弯曲扭转,因此在泵血装置运行时,柔性绞丝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跳动。这种现象将会导致泵血导管内的叶轮旋转偏心或者在径向上发生跳动,使得泵血流量不稳定,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叶轮接触壁面产生磨擦,摩擦过程一方面破坏血细胞,另一方面摩擦产生的磨损颗粒进入人体后形成血栓,危害人体生命健康。因此在远端叶轮转轴处,需要一种支撑分流结构,起到支承叶轮转轴,减少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的摩擦的作用,同时需要保证灌注管路灌注液的流量,使灌注液将磨损颗粒带出灌注腔。
当有源驱动模块位于人体内时,电机转动同样会产生磨损颗粒而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生命健康。
美国专利文献US8597170 B2公开了一种轴承结构,通过两个轴承定位,用以减小叶轮轴的径向跳动,并通过轴承与叶轮轴之间间隙实现灌注液从远端回流至近端,灌注液同时起到了润滑以及排出导管内碎屑的作用。如图1所示,美国专利文献US8597170B2中232a与232b为两轴承,灌注液在264处分离,一部分灌注液从232b轴承处进入泵血导管流入人体,一部分从232a处回流至灌注管路近端。为了保证232a轴承处的灌注管路回流的流量,轴承232a与叶轮转轴需要有足够的间隙,因此无法在保证回流流量的同时保证减小叶轮的径向跳动。
在美国专利文献US8597170 B2所提到的轴承结构,有以下几点缺陷:
1、该专利中灌注液分离处,位于两(轴套)轴承之间,其远端轴承与叶轮轴可能发生摩擦产生微粒,随进入泵血导管的灌注液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2、该专利由于两轴承间有复杂的流路结构,导致叶轮主轴整体长度增加,其不可弯曲的长度增加,不利于导管通过复杂的血管结构进入人体,介入失败的风险上升。
3、为保证灌注液从远端回流的流量,其(轴套)轴承与叶轮转轴之间的间隙必须保证足够的大小,至少为0.0005英寸(12.7微米),因此无法有效起到减少叶轮跳动的问题。
4、该专利提及在轴承中可采用在轴承表面,通过开螺纹槽的方式提高灌注液回流的流量,但是在实际加工中具有极大的工艺难度。
5、该专利所使用的轴承摩擦系数为0.15-0.3之间,过高的摩擦系数可能导致轴承与轴之间发热以及磨损,同时会降低血泵的机械效率,需要更大的转速获得所需流量,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下降。
由上可见,现有技术只考虑到叶轮传动系统中可能产生的磨损颗粒,而没有考虑到轴承在支承叶轮转轴时摩擦产生的磨损颗粒进入人体,并且没有很好地解决,叶轮径向跳动以及不可弯曲长度的问题,同时还存在轴承与叶轮转轴的摩擦系数高,使得产品稳定性下降的问题,因此无法满足医疗器械产品的长期介入使用情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凯利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丰凯利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1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