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频编解码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1101.5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6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飞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频 解码 测试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编解码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将视频从视频源端依次传输至编码端、解码端、融合端以及输出端,并获取该传输过程中所述视频从视频源端传输至所述输出端的第一时间戳;将所述视频从视频源端依次传输至编码端、解码端、融合端后,从融合端回传至编码端,再由编码端依次传输至解码端、融合端和输出端,获取该传输过程中所述视频从视频源端传输至输出端的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编解码时长。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剥离掉视频源端的采集和传输时延,能够更准确的得到编解码时长,提升了视频编解码测试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频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视频编解码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视频是连续的图像序列,由连续的帧构成,一帧即为一幅图像。由于人眼视觉的暂留效应,当帧序列以一定的速率播放时,我们看到的就是动作连续的视频。由于连续的帧之间相似性极高,为了便于存储传输,一般需要对原始视频进行编码压缩,以去除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冗余。而视频解码基本上执行与视频编码完全相反的过程,这时候要尽可能接近的恢复原来的信息。但是,无论视频编码还是视频解码都会消耗时间,以形成传输时延。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确定编解码时长的方法。具体为:视频从视频源端通过远距离物理线缆传输至编码端,经过编码端进行编码处理,再通过网络传输至解码端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视频通过背板传输至融合端进行融合处理后,再由融合端传输至输出端进行视频输出。由于解码端和融合端之间是通过背板进行传输、融合端与输出端之间是通过近距离的物理线缆进行传输,因此,这两个传输过程均不存在时延损耗。因此,由视频源端传输至输出端的时间戳为:视频源端的时间戳+视频源端传输至编码端的时长+编码时长+网络传输时长+解码时长。由上,视频源端的时间戳可以直接获得,网络传输时长可以通过调用ping包的方式获得,但是,视频源端传输至编码端的时长无法直接获得。因此,导致计算得到的编解码时长不能剥离掉视频源端传输至编码端的时长,使编解码测试精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编解码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剥离掉视频源端至解码端的远距离传输的传输时延,能够更准确的获得编解码时长。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视频编解码测试方法,包括:
将视频从视频源端依次传输至编码端、解码端、融合端以及输出端,并获取该传输过程中所述视频从视频源端传输至所述输出端的第一时间戳;
将所述视频从视频源端依次传输至编码端、解码端、融合端后,从融合端回传至编码端,再由编码端依次传输至解码端、融合端和输出端,获取该传输过程中所述视频从视频源端传输至输出端的第二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编解码时长。
由上,通过在视频传输过程中将视频从融合端回传至编码端,并基于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来确定编解码时长,可以剥离掉视频源端至解码端的远距离传输的传输时延,能够更准确的获得编解码时长。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编码端和所述解码端为分立模块;或者,所述编码端和所述解码端为集成模块。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编码端和所述解码端为分立模块时,所述编码端和所述解码端通过网络传输视频信号。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编解码时长,包括:
按下式确定所述编解码时长T编+解:
T编+解=t2-t1-Trt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飞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飞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1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