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以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9911.7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6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金井聪直;釜野辽;内尾勇贵;吉田大祐;胜田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靖帅;杨俊波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装置 马达 单元 以及 车辆 | ||
提供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以及车辆,与将两个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的线束不通过包含磁性材料的铁芯部的结构相比,能够进行更有效的EMC应对。逆变器控制装置(10)的逆变器部(20)是马达驱动用的逆变器装置。逆变器部(20)具有逆变器控制电路板(11)、功率模块控制电路板(12)、电容器单元(14)、第一线束(100)以及包含磁性材料的第一铁芯部(1)。电容器单元(14)配置于逆变器控制电路板(11)与功率模块控制电路板(12)之间。第一铁芯部(1)具备主体部(101),该主体部(101)呈筒状并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109)。第一线束(100)将两个电路板(11、12)彼此电连接并且通过第一铁芯部(1)的第一贯通孔(10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伴随着近年来的汽车的电动汽车化(EV化),期望逆变器箱体的小型化、EV驱动用马达周边的必要部件数量的削减。进而,在EV中向驱动用马达输入大电流,因此逆变器中的电磁场噪音也增大。因此,需要应用噪音应对部件。
作为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的对策,通常将与逆变器连接的线束捆束起来,并贯穿插入铁氧体磁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而且,也公开了将导电路、磁性体铁芯以及屏蔽部作为一体固定而得到的台座部安装于搭载有电子部件的基板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2中,都不是将两个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的导电路(线束)通过铁氧体磁芯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7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402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使用将两个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的线束的结构中,降低在一个电路板周边产生的电磁场噪音对另一个电路板的影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与将两个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的线束不通过包含磁性材料的铁芯部的结构相比,能够进行更有效的EMC应对的逆变器装置、马达单元以及车辆。
本申请的例示的发明是一种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装置具有电子部件单元、第一线束、包含磁性材料的第一铁芯部以及至少两个电路板,所述电子部件单元配置于所述两个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铁芯部具备呈筒状并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的主体部,所述第一线束将所述两个电路板彼此电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铁芯部的所述第一贯通孔。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发明,通过在将两个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线束的中途配置第一铁芯部,能够降低在一个电路板周边产生的电磁场噪音对另一个电路板的影响。由此,能够进行逆变器装置整体的更有效的EMC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逆变器装置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线束通过第一铁芯部的状态的俯视图((a)是正常状态,(b)是异常状态)。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于第一铁芯部的判定构造的其他结构例的图(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铁芯部的结构的图(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铁芯部和第二铁芯部安装于电容器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铁芯部的其他配置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铁芯部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一铁芯部的其他配置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逆变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99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器具的硬化结构
- 下一篇:用于轮毂组件的轻质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