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芯连接线快速测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8540.0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1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谢坤秀;谢承霖;颜卓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八达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G01R31/52;G01R31/54;G01R31/55;G01R31/6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吴珊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线 快速 测试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芯连接线快速测试显示装置,属于连接线测试设备的领域,包括电源和检测模块,所述电源和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上设有连接端,该连接端用于与连接线的两端连接,使连接线的各芯线串联,以形成一通电回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显示通电回路是否有电流通过。本申请具有提高连接线测试效率的效果,且能够对多芯连接线内部的开路、短路和焊接错误等不良情况进行检测,并实时显示出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线测试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芯连接线快速测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芯连接线被广泛应用于连接各设备及各个模块,以传递电能或电信号。最常用的如3.5mm音频连接线、USB数据线、电源线、VGA连接线、HUHD连接线等两端焊接有插头或插座,芯线出现不导通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故,焊接完成后需要对连接线做导通测试,检测焊接质量和线材连接情况。
测试时,通常将连接线上每一芯线的一端都分别串联一个指示灯,将芯线的另一端连接测试电源,观察指示灯是否发亮以判断连接线的导通情况。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连接线的芯线较多,需要对芯线逐一检查,使得测试时间长、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芯连接线快速测试显示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芯连接线快速测试显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芯连接线快速测试显示装置,包括电源和检测模块,所述电源和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上设有连接端,该连接端用于与连接线的两端连接,使连接线的各芯线串联,以形成一通电回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显示通电回路是否有电流通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线上的各芯线串联,当全部芯线导通时,通电回路导通,通电回路中有电流通过,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流;当其中有一根芯线或多根芯线不导通时,使通电回路断开,通电回路中没有电流通过,检测模块检测不到电流,进而可对全部芯线的导通情况进行检测,不需要逐一检查,有效提高了连接线的测试效率。同时,不易出现芯线遗漏检测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电源连接,连接线分别和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并显示通电回路是否有电流通过,检测单元的两端均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和/或检测单元的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和电源连接和/或检测单元的两端均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分别连接在连接线的两端,使连接线的各芯线串联在一起,电源提供电能,检测单元对通电回路的电流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有多个,多个检测单元用于使各芯线之间串联并形成所述通电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单元的数目有多个,全部芯线导通时,通电回路导通,通电回路中有电流通过,全部的检测单元均检测到电流;当其中有一根芯线或多根芯线不导通时,使通电回路断开,全部检测单元均没有检测到电流时;当个别或全部的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电流时,则,芯线间出现短路或焊接错误,可对芯线的短路、焊接错误及导通情况进行检测。只要有一个检测单元检测不到电流,则被测试的连接线视为不良品。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所使用的端口数目为N,则检测单元的数目为M,M=N-1,其中,N大于或等于3,N为自然数;
N为偶数时,第一接线端子位于端部的端口和电源连接,第一接线端子位于中间的端口两两为一组,每一组串联一个检测单元,第二接线端子上的端口两两为一组,每一组串联一个检测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八达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八达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8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