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身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6366.6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锶;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G7/05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地址: | 5180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身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翻身易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两U形气囊、两第一连接气囊和两助力带,每一所述U形气囊上均设置有进气/出气管道,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气囊均设置在两所述U形气囊之间,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气囊均连通两所述U形气囊,每一所述助力带均设置在一所述第一连接气囊上。本发明可用助力带3将患者固定,患者翻完身后,将4个放气口打开,快速放气,固定好翻身易,大大减少了人力,让翻身变为更加简单,更加有效,减轻了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患者皮肤的保护力度,让患者更早的康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易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卧躺长时间不更换体位,背部易因血管受压而生褥疮,需医护人员协助定时翻身,以利于背部血液循环,而在人手翻身过程中,病人的体重常给翻身工作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翻身易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翻身易装置,包括:
两U形气囊,每一所述U形气囊上均设置有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
两第一连接气囊,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气囊均设置在两所述U形气囊之间,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气囊均连通两所述U形气囊;
两助力带,每一所述助力带均设置在一所述第一连接气囊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两所述U形气囊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60cm。
上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每一所述U形气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带。
上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U形气囊的两壁的内侧连通。
上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分别与两所述第一连接气囊连接。
上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带包括:两互相卡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所述第一连接气囊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另一所述第一连接气囊连接。
上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两所述U形气囊的中轴线重合。
上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两所述第一连接气囊沿两所述U形气囊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上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助力带的末端均设置有挂钩。
上述的翻身易装置,其中,每一所述进气管道上均设置有进气阀,每一所述出气管道上均设置有出气阀。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可用助力带3将患者固定,患者翻完身后,将4个放气口打开,快速放气,固定好翻身易,大大减少了人力,让翻身变为更加简单,更加有效,减轻了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患者皮肤的保护力度,让患者更早的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翻身易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翻身易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中:1、U形气囊;2、第一连接气囊;3、助力带;4、第一固定带;5、第二气囊;6、第二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翻身易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翻身易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翻身易装置,包括:
两U形气囊1,每一U形气囊1上均设置有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6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放气道辅助枕
- 下一篇:一种页面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