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5979.8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7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储慧民;程华胜;梁波;黄利;沈磊;梅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A61B5/318;A61B5/262;A61B5/283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导管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装置,所述医用装置包括所述医用导管,所述医用导管包括:管身组件,具有针通道;针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针通道中,并包括金属针,所述金属针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以及,手柄组件,包括握持部和推送部;所述推送部与所述握持部相连接,并还与所述针组件的近端连接,所述推送部并被配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握持部产生相对运动,以驱使所述针组件自转,并使所述针组件沿所述针通道的轴向移动。该医用装置在应用时,可使金属针以任意角度刺入目标位置,且避免引起心肌穿孔,还降低手术过程中金属针发生移位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用导管及医用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消融是心率不齐的常用治疗方法。心肌疤痕是引发房性心率不齐和室性心率不齐的最常见底物,心肌疤痕通常包含存活的肌纤维束,这些肌纤维束穿插在纤维化组织中,导致心电信号传导缓慢,特别是在纤维化较密集的区域,甚至会导致传导阻滞。当纤维化组织适当排布时,心电信号通过或围绕这些心肌疤痕的传导导致折返回路的产生,进而引起心率不齐。在每个折返回路中皆包含一个峡部,其位于疤痕边界区域密切相关的位置。心电信号在峡部缓慢传播后进入正常心肌。对峡部进行消融可改善心率不齐例如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
在电生理学研究期间发展了多种技术例如电解剖标测和激活、夹带和第五标测等,以识别心肌疤痕和潜在的峡部部位。然后创建使用射频能量(RF能量)的消融点或消融线,以中断折返回路。通常,通过导管尖端电极将射频能量施加到心脏的心内膜或心外膜表面,并通过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的电极垫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射频能量散布在导管末端(即尖端电极)和电极垫之间的组织中。目前标准的7F 4mm消融导管在消融位于导管末端几毫米内的折返回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尽管标准导管能够有效地消融浅表性的心率不齐,但当深部心肌部位或产生透壁性病变时,标准导管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疗。针对此种情况,利用带电针状电极将射频能量传导至病变部位具有较好的疗效。带有可伸缩针电极并进行心肌内生理盐水灌注的导管也可用于消融深层心肌回路。在将带有可伸缩针电极的导管通过一定路径介入人体并到达心脏指定部位后,通过手柄组件控制出针,同时在针电极内灌注冷盐水,并将针电极插入组织对应深处的病变部位进行放电以产生较深的消融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针电极大多为直杆式金属针,其在刺入心肌时需要以特定角度刺入,否者难以入针,且直杆式金属针还容易造成心肌穿孔,不仅如此,在手术过程中,直杆式金属针还容易从心肌组织从脱落,引起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装置,其中的金属针可以任意的角度刺入目标位置,并还有效减少心肌穿孔的发生,以及提高手术过程中金属针的定位稳定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包括:
管身组件,具有针通道;
针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针通道中并包括金属针,所述金属针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以及,
手柄组件,包括相连接的握持部和推送部;所述推送部还与所述针组件的近端连接,所述推送部被配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握持部产生相对运动,以驱使所述针组件自转,并使所述针组件沿所述针通道的轴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金属针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内腔,且所述金属针的远端侧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针组件还包括第一流体管,所述第一流体管的近端与所述推送部连接,所述第一流体管的远端与所述金属针的近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腔的远端端部形成为闭合尖端。
可选地,所述外螺纹的外表面形成有棱角。
可选地,所述外螺纹为三角形螺纹或锯齿形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59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