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循环氧化反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4251.3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周滨;邢国政;刘琼琼;张彦;荆建刚;刘红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苑朝阳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循环 氧化 反应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臭氧循环氧化反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发生装置、溶气泵和臭氧反应器,所述臭氧反应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上并联有与所述溶气泵的进水端连接的回流支管,以将所述臭氧反应器的部分出水回流至所述溶气泵内;所述进水管路上并联有与所述溶气泵的出水端连接的进水支管,以将所述溶气泵处理过的回水引入所述臭氧反应器内;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同时与所述臭氧反应器的进气口和所述溶气泵的进气口连接,以向所述臭氧反应器和所述溶气泵提供臭氧;
所述臭氧反应器包括壳体、进料混合腔、反应腔、气水混合装置和进气管;所述进料混合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料混合腔上开设所述进水口;所述反应腔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反应腔与所述进料混合腔相隔离;所述反应腔上开设尾气出口和所述出水口;所述气水混合装置包括能够延长臭氧和污水反应时间的气水混合管道,所述气水混合管道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料混合腔连通,以将污水引入所述气水混合管道内,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气水混合管道的进水端连通,以将臭氧引入所述气水混合管道内;所述气水混合管道的出水端并联有第一出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出口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出口与所述进料混合腔连通,且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相对所述第一出水支管设置于所述气水混合管道内水流的上游段、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相对所述第二出水支管设置于所述气水混合管道内水流的下游段;
所述进料混合腔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反应腔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气水混合管道设置于所述反应腔内;所述气水混合管道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竖直设置,且所述进料管的底端为进水端;所述进料管的中部并联有至少两根所述第二出水支管,所述进料管的顶端封堵且并联有至少两根所述第一出水支管;所述进料混合腔与所述反应腔通过腔体隔板隔离,任意一根所述第一出水支管和任意一根所述第二出水支管均为弯管结构,所述弯管结构包括横管和竖管,所述横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料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竖管的顶端,所述竖管的底端贴近所述腔体隔板设置;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出水端为拐角结构,以使任意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出水方向均平行于所述腔体隔板,且各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出水方向为同一圆周方向;
所述反应腔内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层空间隔板,任意一层所述空间隔板上均开设有过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循环氧化反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混合管道的进水端设置喇叭状入口;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出口设置为圆柱状出口;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出口设置为喇叭状出口或圆柱状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循环氧化反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高度低于4m。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臭氧循环氧化反应处理系统实施的臭氧循环氧化反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臭氧反应器的出水流量的45%-55%回引至所述溶气泵内;将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产生的臭氧的50%-70%引入所述溶气泵,并在所述溶气泵的加压作用下充分溶解于所述溶气泵内的循环回水中;之后由所述溶气泵将所述循环回水直接导入所述臭氧反应器内;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内剩余的30%-50%臭氧直接引入所述臭氧反应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未经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2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