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连续墙成槽的高压泥浆护壁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2700.0 | 申请日: | 202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欣;武相坤;朱春柏;林强;王浩;刘伟;苏光旭;刘念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8 | 分类号: | E02D17/08;E02D15/00;E02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连续 墙成槽 高压 泥浆 护壁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成槽的高压泥浆护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成型导墙;安装铣槽机;铣槽;开挖槽口密封;高压深挖;泄压;最终铣槽;直至整个槽段成槽完毕。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够实现对槽内泥浆压力控制,利用槽口的密封装置和液压泵实现成槽期间泥浆的高压护壁,从而限制槽壁土体侧向变形,从而降低施工地下连续墙铣成槽的施工成本,简便高效;伸缩密封套两端的密封可靠性高,进一步提高高压护壁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连续墙成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成槽的高压泥浆护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开发及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下开挖工程支护深度逐渐加深,地下连续墙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开挖支护形式,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挖深度较深、周围建构筑物对土体变形要求较高的工程,地下连续墙凭借其良好的支护特性成为首选的支护形式。但是对于地下连续墙来说需要进行泥浆护壁条件下的成槽施工,成槽期间槽壁的变形和稳定性已经成为工程中关心的重要问题,成槽施工不仅影响地连墙的成墙质量,其稳定性还还直接关系着周围地表变形和建构筑安全。特别近年来,在软土地区,地连墙成槽期间的变形控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工程在地连墙成槽期间引起了周围建筑物的较大沉降和墙体开裂,研究表明,如果地连墙成槽期间控制措施不当,其引起的地面沉降可占整个开挖工程总沉降的高达50%,因此地连墙成槽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土体变形已经成为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对地下连续墙成槽变形控制的手段相对较少,主要的手段包括增强泥浆特性和进行槽壁加固。增加护壁泥浆比重是控制槽壁变形提高其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当泥浆比重增加,泥浆流动性就会变差,会造成泥浆循环设备功率的消耗增加,同时被泥浆携带的地层颗粒也更难被分离出来,此外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槽壁加固是在成槽前利用水泥搅拌桩等对槽壁进行加固,从而提高槽壁的稳定性,控制槽壁变形,但是槽壁加固的成本较高,此外,槽壁加固的加固深度也相对有限。由于槽壁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连墙成槽过程中,因此,在地连墙成槽过程中采取一种施工成本较低,简便高效的施工手段来控制槽壁变形对地连墙施工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成槽的高压泥浆护壁施工方法,利用槽口的密封装置和液压泵实现成槽期间泥浆的高压护壁,从而限制槽壁土体侧向变形,提高成槽质量,降低槽壁加固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连续墙成槽的高压泥浆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成型导墙;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前,先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导墙;
B、安装铣槽机;铣槽机的悬吊线和出浆管都从密封装置预留孔中穿过,放置于铣槽机导向架上部;
C、铣槽;铣槽机沿导墙开始成槽下沉,槽内采用泥浆护壁;当铣槽机导向架完全进入导墙底部土体后,在密封装置外侧由上到下依次套设若干圈与密封装置尺寸匹配的回形密封气囊,将密封装置放置于开挖槽内,密封装置应与槽内四周土体紧密贴合;
D、开挖槽口密封;通过气压泵对密封气囊进行充气,使密封气囊膨胀挤压密封装置和外侧土体,完成开挖槽口的密封;
E、高压深挖;利用进浆泵对泵入泥浆进行加压,形成孔内高压护壁条件,铣槽机继续向下成槽,钻屑通过铣槽机底部的出浆孔通道排出槽外,保持孔内的高压条件,并通过进浆口处的压力表监测并记录槽内的泥浆压力状态;
F、泄压;当铣槽机成槽到预设深度时,先通过泥浆循环将槽内钻屑排出槽外,然后通过进浆口增加孔内泥浆浓度,待孔内泥浆浓度达到预定标准后,卸去孔内的泥浆压力,然后卸去密封气囊内气压;
G、最终铣槽;将铣槽机连同密封装置从槽内提起,旋转180度后,重复上述步骤C到F,继续开挖该槽段内的另一半土体,直至整个槽段成槽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苏州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