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浓密机沉降槽用二次喷射溢流稀释方法及稀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2567.9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1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徐连福;汪成;刘含杰;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道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21/30;B01D21/34;B01F15/00;B01F7/18;B01F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一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2 | 代理人: | 刘彩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密 沉降 二次 喷射 溢流 稀释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密机沉降槽用二次喷射溢流稀释方法及稀释装置,稀释装置包括槽体,槽体内还依次连接有进液管、溜槽、稳流筒,所述稳流筒位于槽体中心,溜槽前端底部位于进液管的旁侧开设有稀液进液口,稀液进液口中连接有抽吸泵,所述进液管包括连接至溜槽的出液端、背向出液端延伸并伸出槽体外侧的浓液进液端,进液管的管身上还连接有向上延伸的清液进液段,所述进液管内位于进液端和清液进液段的出液口之间的位置处具有缩口部,缩口部的口径小于进液管的内径而形成第一喷射口,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的口径小于进液管的内径而形成第二喷射口。完全避免了可能形成的内高外低的液位差,不再造成短路现象,传质交换更充分,混合更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密机沉降槽用二次喷射溢流稀释方法及稀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浓密机沉降槽的稀释装置,包括槽体,以及设置在槽体的槽体中间位置的稳流筒,槽体内还依次连接有浓液进料管、混合喷嘴、U型溜槽、其中U型溜槽的前侧底部设于连通槽体的清液进液口,清液进液口处安装有抽吸泵,上述的浓液进料管偏心连接在U型溜槽的前端,同时在溜槽顶部引入稀液进料管,将上游清液排入至溜槽内。
实际工作过程中,上述的各个部分结构均设置在槽体的液面以下的位置处,浓稠流体自浓液进料管泵入,通过混合喷嘴喷入U型溜槽内,与此同时抽吸泵工作,将槽体内的上部清液抽入至溜槽内,上游清液自稀液进料管流入U型溜槽内,三种流体在U型溜槽内混合后,进入稳流筒,经由絮凝剂的混合,固体物质下降并沉降至槽体底部,清液则自稳流筒的顶部溢流而出,向外外出,此过程在循环不间断稀释过程中,各处流体液面基本处于不变的位置,形成溢流稀释循环。
但是上述的稀释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自浓密机沉降槽的顶部开孔引入溢流到溜槽的开放式引入方式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如引入位置不确定,也就是上游清液自稀液进料管流入溜槽内时,稀液进料管的位置悬伸在溜槽内,或在溜槽前端附近、或在溜槽后端附近,不管悬伸在哪个位置,都可能形成内高外低的液位差(即槽体液面高度低于溜槽内液面高度),特别是在当轴流泵失效而停止运转时,溢流从清液进液口直接排入至槽体内,造成部分或者全部短路,特别是在溜槽前端靠近清液进液口的位置处,短路现象十分明显。这是由于稀液进料管悬伸在溜槽内时,无论处于哪个位置,溜槽内的流速均较小、压力较大,相对应的便导致溜槽内的液面高度增加,当溜槽内的液面高度高于槽体内的液面高度时,溜槽内的液体会从清液进液口流出,从而形成短路问题。
(2)稀液进料管设置在溜槽前端位置处,容易造成短路,靠后时过流距离较短,混合不均匀,传质交换不充分,达不到洗涤的理想效果。
(3)不能充分形成内高外的液位差,自压稀释流量不足,稀释比例不达标,固液比达不到工艺要求,沉降分离速度慢,絮凝剂消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密机沉降槽用二次喷射溢流稀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浓密机沉降槽连续稀释装置的稀液进料管直接通入溜槽内,导致的溜槽内短路以及传质交换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实施该稀释方法的稀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浓密机沉降槽用二次喷射溢流稀释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浓密机沉降槽用二次喷射溢流稀释方法,将浓稠流体在进液管内进行一次喷射;一次喷射出的浓稠流体与流入至进液管的上游清液进行一次混合;一次混合后的流体经由进液管的出口进行二次喷射,并喷射至溜槽内;其中二次喷射处的流体压力P0、一次喷射处的流体压力P2以及上游清液的压力大小P1满足:P0P2P1;二次喷射的流体与被抽吸至溜槽内的底部稀液进行二次混合,混合后的流体经由溜槽另一侧溢流至稳流筒内,稳流筒内的流体经沉降分离后固体物向下沉降至槽体内,清液自槽体溢流至排出口,完成流体的连续稀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道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道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5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摩擦建筑滑板支座
- 下一篇:一种垂直螺旋卸船机的清仓防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