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助于延缓机体衰老的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2557.5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3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洁;孟晓琳;刘通;方祥;廖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A23F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赵崇杨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助于 延缓 机体 衰老 发酵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助于延缓线虫衰老的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应用从普洱茶分离的安全性高的黑曲霉RAF106将0.5%~10%绿茶茶汤发酵2~8d,制备发酵茶。与未发酵茶相比,该方法制备的发酵茶能将线虫平均寿命延长17%以上,最大寿命延长2d;显著减少线虫体内脂肪积累,丙二醛(MDA)含量降低24.37%、最大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歧化酶(SOD)酶活分别增加104.13%、47.21%,说明该发酵茶能显著延缓线虫衰老。因此,可利用该方法制备延缓线虫衰老的功能性发酵茶,开发新型茶饮料或茶相关的食品配料,在茶加工及食品加工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功能食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助于延缓衰老的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的的比例升高,老龄化带来的健康和社会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费用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据统计,2019年,全球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7.03亿,其人口所占比例从199年的6%增加到9%,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的数量将翻一番,达到15亿,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到16%。在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衰老会使人体内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及器官会发生有害的、不可修复的改变,同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减,导致各种衰老相关代谢、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由此可见,寻求可以安全有效延缓衰老过程,降低与年龄有关疾病发病率,延长寿命时间的食品或药物是当前老年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茶水中含有诸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具有提神,利尿解毒,抗突变,抗肿瘤,降血脂以及抗过敏反应等生理功效。随着全球对功能型保健饮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及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传统上与健康有所联系的产品,市场上功能性或保健性茶饮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其中一类就是益生菌茶饮料,如酵母、细菌共同发酵的康普查市场从2016年到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全球市场份额2025年有望增长至54.5亿美元。有研究表明,相比未发酵茶,经冠状散囊菌液态发酵后,茶水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且主要生化成分包括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均提高(刘巧林.液态发酵茶工艺参数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乳酸菌发酵后的茶饮品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均提高(刘佳奇.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研制及功能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7.);发酵茶-乌龙茶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率均高于未发酵茶-绿茶(马慧等.4种茶叶水提物及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除此之外,茶叶或茶水经微生物或其酶系发酵后活性成分如茶多酚的生物可利用度增加,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生理活性增强(杜敏如等.微生物介导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生物转化及其代谢物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0)。由此可见,茶叶或茶水经微生物发酵后健康功效更显著,更迎合当今消费者需求。经信息检索,发现目前关于发酵茶的专利主要集中于活性物质保留、品质稳定、提高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免疫力等功效的发酵茶产品开发及制备,而对于有助于延缓机体衰老的发酵茶制备工艺在于添加景天三七、黄秋葵枇杷叶等物质达到目的,还未见只通过微生物发酵绿茶茶水制备具有有助于延缓机体衰老的发酵茶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发酵绿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绿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发酵绿茶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一种发酵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提:将含0.5~10wt%绿茶的茶水在80~85℃下浸泡10~14min,取滤液,再重复上述步骤,取茶水混合液作为发酵茶水原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5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