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2431.8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校;王成;李刚;李林;程正奇;金圣;田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02F11/00;B01D53/04;B01D46/10;B01D46/00;B01D29/35;B01D35/02;F01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范琳 |
地址: | 3112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耦合 高效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出料口,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外壳体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外壳体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口。该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通过设置有驱动电机、搅拌轴、搅拌杆和电热丝,利用进料槽,将污泥倒入内壳体中,打开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驱动搅拌轴进行转动,因搅拌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呈“L”形,当搅拌轴转动时会带动搅拌杆进行旋转,从而将内壳体中的污泥进行搅拌,因内壳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电热丝,电热丝在内壳体的外部呈等间距排列,这样在搅拌的过程中,可将内部进行干燥,使得内部加热的效果更好,提高干燥效率,解决了搅拌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的产量越来越多,污泥的处置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污泥的处理受到国家的重视,通常污泥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填埋、堆肥、焚烧等方式,但是由于处理的手段较为落后,平常的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的搅拌加热功能不够好,导致搅拌加热效率较低,另外,在排烟时一般直接排出,导致排烟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容易影响外部环境,再次就是一些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没有设置废水回收的功能,导致污泥搅拌时产生的废水不便于收集处理,还是会有大量的污泥无法得到很好的处置,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于是,一种污泥干化耦合的方式慢慢走近大家的视野,通过将污泥干化的方式再加上燃煤锅炉进行混合燃烧,通过将其污泥转化为电能,使得污泥的处理得到大大的改善,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污染的排放降低,燃料的供应风险变小,提高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现有的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在设计上仍有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一种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搅拌加热功能不够好,导致搅拌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耦合高效发电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出料口,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外壳体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外壳体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顶端的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排烟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收集机构,所述外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气化炉,所述气化炉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接口,所述气化炉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外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槽,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辅助搅拌干燥机构;
所述辅助搅拌干燥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外壳体的顶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轴贯穿外壳体和内壳体顶端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外部的内壳体上设置有电热丝。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出料口的一端活动铰接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电热丝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电热丝包裹在内壳体的外部,所述电热丝在内壳体的外部呈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与气化炉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侧与内壳体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口设置有三组,每组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口呈“L”形。
优选的,所述辅助排烟结构由第二连接管、第一箱体、活性炭过滤网和出烟口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与第二连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第一箱体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烟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与内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侧与第一箱体的内部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4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