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在形成高湿环境的感知框上的感知器位置检测并及时自动停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9512.7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徐士俊;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家俊制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B7/04 | 分类号: | D01B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 |
地址: | 310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形成 环境 感知 位置 检测 及时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自动缫丝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安装在形成高湿环境的感知框上的感知器位置检测并及时自动停䈅装置,包括探索凸轮、探索凸轮主轴和感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编码器,安装在探索凸轮主轴上,用于获取探索凸轮主轴的角度位置信息;金属检测体,安装在感知器上;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关,设置于感知器框一侧,用于获取金属体检测信号,其优点在于:感知器能感知到:1.丝条连续大量落绪,丝条落细;2.给茧机连续失添;3.添绪一直失败。4.感知器被卡在框架上;5.丝条未进入感知器工作面。这5种状态可以被检测装置捕捉,及时停䈅,将野条纹在产生之初及时地检测到并及时停止,从而提高生丝品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缫丝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安装在形成高湿环境的感知框上的感知器位置检测并及时自动停䈅装置,同时能使感知器框内形成一个高湿的环境。
背景技术
自动缫丝机是缫制桑蚕丝或柞蚕丝的机器。由于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添绪,因此在自动缫丝机上需要设计有感知器和探索机构。
根据《蚕丝加工工程》一书可知,常规的探索机构是由探索鼓轮、探索片、定位玻璃辊、探索连杆、探索凸轮等部件组成。探索机构的作用是:1.按一定周期探索感知器有无感知信号;2.将探索到的感知信号放大转变为添绪信号传递到给茧机。
感知器是自动缫丝机生丝纤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检测比较机构,用于检测生丝纤度的变化,并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进行发出感知信号。工作原理是利用丝条与感知器之间的摩擦力,应用杠杆平衡原理来反映生丝纤度变化,并在到达细限纤度时感知,所谓细限纤度,就是生丝纤度变细到一定限度时必须进行添绪操作的纤度限值。
过去感知器在感知框中工作运动,一直是不受监控的。感知器会存在异常的工作状态,1.因丝胶、颣节等原因将丝条堵在感知器中使感知器吊在框架的中间,在探索中无法感知丝条直径,造成丝条落细。2.感知器受机械影响,感知器卡在框架内从而丝条不受控。3.丝条未进入感知器的工作面,而失去了感知器对丝条的感知从而造成野条纹的产生。
过去的感知器是在大气环境下工作的,工作环境随着环境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在感知器工作面与丝条之间的湿度变化,湿度的变化引起工作面与丝条之间摩擦系数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摩擦系数直接导致丝条纤度的变化,引起丝条均方差的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安装在形成高湿环境的感知框上的感知器位置检测并及时自动停䈅装置,能够检测出感知器的异常工作状态,并及时停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安装在形成高湿环境的感知框上的感知器位置检测并及时自动停䈅装置,包括探索凸轮、探索凸轮主轴和感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编码器,安装在探索凸轮主轴上,用于获取探索凸轮主轴的角度位置信息;金属检测体,安装在感知器上;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光,设置于感知器框一侧,用于获取金属体检测信号。
优选的,装置还包括中央处理器,单片机和停䈅电磁铁;
A.当探索凸轮1号区域∠AOB处于上止点时,丝条处于感知器的感知工作面A号位,中央处理器发出若干个检测信号分配给相对应的单片机,单片机通过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光检测感知器的位置,连续检测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电信号,说明丝条已经发生故障,单片机立即发出电信号驱动停䈅电磁铁,此绪停止缫丝;
B.当探索凸轮2号区域∠COD处于上止点时丝条处于B号位,丝条离开感知器,中央处理器发出若干个检测信号分配给相对应的单片机,单片机通过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光检测感知器的位置,检测到电信号说明感知器正位,未检测到电信号,说明感知器不正位,单片机发出电信号驱动停䈅电磁铁,此绪停止缫丝。
优选的,所述停䈅电磁铁安装在丝条防断机构上。
优选的,感知器安装在感知器框架上,感知器框架上安装接近或光电开关,每个框架上安装单片机,感知器尾部安装金属可检测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家俊制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家俊制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9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泡袋及其制备工艺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井下巷道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