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极极片及含该电极极片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7937.4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4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邹武元;华秉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郭宝煊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极片及含该电极极片的电池,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第一涂层涂覆于集流体的至少一表面;第二涂层涂覆于第一涂层远离集流体的一表面;其中,第二涂层的OI值小于第一涂层的OI值。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电极极片,为保证电池的能量密度,将较厚的涂覆层分为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分别进行涂覆,然后通过调控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OI值,将第二涂层的OI值设置小于第一涂层的OI值,使得极片的整体OI值较低,且由于第二涂层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和保液吸液能力,从而改善了倍率充电能力,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极片及含该电极极片的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电子产品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升高,极片设计的涂布重量和厚度也越来越大,但如此会导致电荷转移路径变长,电池充放电倍率能力降低,循环寿命和安全性降低。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极片,以解决目前因极片设计的涂布重量和厚度越来越大而导致的电荷转移路径变长的问题,从而改善了电池的倍率充电能力,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极极片,包括:
集流体,
第一涂层,涂覆于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表面;
第二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涂层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涂层的OI值小于所述第一涂层的OI值。
优选的,以OI1表示所述第一涂层的OI值,以OI2表示所述第二涂层的OI值,OI1和OI2满足关系式:1.1≤OI1/OI2≤2.0。具体的,OI1和OI2满足的关系式包括但不限于:1.1≤OI1/OI2<1.3、1.3≤OI1/OI2<1.5、1.5≤OI1/OI2<1.8、或1.8≤OI1/OI2≤2.0。将两个涂层的OI值比例设置在此范围内,一方面可以显著提升第二涂层的动力学性能,进而改善电池的动力性能、充电倍率能力和循环能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嵌锂能力差异太大,从而保证了极片的一致性,避免了因极片局部恶化而导致的充电析锂问题严重及电芯循环性变差。
优选的,所述第一涂层的OI值OI1可为5~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或70~80;所述第二涂层的OI值OI2可为3~10、10~15、15~20、20~25、25~30、30~35、或35~40。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OI值在具体设置时应保持第二涂层的OI值始终小于第一涂层的OI值。此外,对于正极片和负极片活性物质材料的不同,两者对于两个涂层的OI值设置也存在区别,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将负极片的OI值设置小于正极片的OI值,更有助于对电池性能的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7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