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抑烟的改性聚酯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7117.5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锐;王文庆;周颖雨;杨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服装学院 |
主分类号: | D06M15/37 | 分类号: | D06M15/37;D06M15/643;D06M14/14;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刘冬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改性 聚酯纤维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抑烟的改性聚酯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酯纤维材料包括聚酯纤维基体和至少两个功能层,其中至少两个功能层包括最内层的内改性层和最外层的抑烟层。本发明的改性聚酯纤维材料具有阻燃、抑烟效果,并能保持聚酯纤维材料的原始形态,功能层厚度可控,并且,该改性聚酯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阻燃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抑烟的改性聚 酯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纺织品的种类日趋增多,每年因纺 织品引发的火灾所导致的伤亡人数急速增加,据统计,纺织品着火导致的火 灾占所有火灾事故20%以上,并且由这些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高达50%以上。 此外,纺织品的燃烧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烟雾释放,受害者吸入大量烟雾和有 毒气体导致昏迷后死亡,该部分原因造成的纺织品火灾死亡率高达85%。因 此,在提高纺织品品质与扩大纺织品应用方面,纺织品的阻燃和抑烟性能的 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因其优异物理化学性能广泛 应用于纺织工业,特别是用作室内装饰品和服装纺织品。聚酯阻燃改性在聚 合、纺丝和纺织三个阶段主要分为共聚、共混、皮芯复合纺和后整理等方式。 鉴于阻燃织物熔融纺丝阶段的难操作性,阻燃织物的后整理技术有望在纺织 品的阻燃及抑烟性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聚酯纤维材料分子中仅含有极性很小的酯基基团,在强酸或者强碱 的作用下,大分子链易断裂,但是聚酯纤维材料分子堆砌紧密,具有高的结 晶度和取向度,使得聚酯纤维材料对酸碱等化学试剂难发生反应。近年来, 随着贻贝水下黏附功能的发现,仿生多巴胺化学逐渐成为材料领域的重要功 能化改性技术,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实现材料的表面改性,为材料的二 次功能化提供良好的平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研究出了一种阻燃、抑烟的改性聚酯纤维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聚酯纤维材料采用多巴胺化学和原子转移自由基 聚合(ATRP)技术制备得到,实现在聚酯纤维材料表面阻燃剂聚合物的接 枝,通过在聚酯纤维材料表面构建不同类型的功能层,得到阻燃、抑烟的聚 酯纤维材料,该改性聚酯纤维材料的功能层厚度可控,且保持了聚酯纤维材 料的原始形态,制备方法简单实用,从而完成本发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抑烟的改性聚 酯纤维材料,其包括聚酯纤维基体和至少两个功能层,其中至少两个功能层 包括最内层的内改性层和最外层的抑烟层。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抑烟的改性聚酯纤维材料的制备方 法,其包括:
步骤1、对聚酯纤维基体进行预处理,获得包裹有内改性层的聚酯纤维 材料;
步骤2、对步骤1所得包裹有内改性层的聚酯纤维材料进行至少一次接 枝反应,获得改性聚酯纤维材料。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方面的或第二方面的方法制备的改性聚 酯纤维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
本发明一种阻燃、抑烟的改性聚酯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具有的有益 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多巴胺化学技术,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实现聚酯 纤维材料的表面改性,从而利于对聚酯纤维材料的二次功能化处理;
(2)本发明在经过多巴胺改性后的聚酯纤维材料上进行改性,在聚酯 纤维材料表面构建不同类型的功能层,功能层中包括阻燃元素N、P、O和Si, 构成复合阻燃剂,在阻燃、抑烟性能上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3)本发明的改性聚酯纤维材料能够保持聚酯纤维材料的原始形态, 并且该改性聚酯纤维材料的功能层厚度可控,且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实 用性强;
(4)本发明的改性聚酯纤维材料与未处理聚酯纤维材料相比,其热释 放速率峰值降低78.7%,总烟释放量减少87%。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服装学院,未经北京服装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7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