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6350.1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天;郑寅;王世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27/34 | 分类号: | H01F27/34;H01F27/28;H01F27/30;H01F27/3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减小 平面 变压器 绕组 寄生 电容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套设在平面变压器的磁芯上,包括PCB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PCB板由上至下包含三层;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均为螺旋线圈,匝数相同且形状相同,其中,第一线圈设置在PCB板的第一层,第二线圈对应第一线圈设置在PCB板的第三层;第一线圈在内的一端、第二线圈在外的一端均通过过孔连接至PCB板的第二层且在PCB板的第二层通过覆铜连接。本发明能够降低绕组寄生电容,减小绕组损耗,提高变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中磁性元件损耗与EMI抑制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
背景技术
小型化以及高功率密度已成为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小型化要求,开关电源向高频化发展,其产生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也日益严重。而开关电源中的磁性元件,例如电感或者变压器,作为开关电源设计的核心,减小其寄生参数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系统的EMI。同时,变压器的寄生参数对开关电源效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此限制了开关电源对高效率的追求。为了适应开关电源的发展,相对传统变压器而言在体积和灵活性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平面变压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平面变压器中线圈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较大,从而影响开关电源的效率以及高功率密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套设在平面变压器的磁芯上,包括PCB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所述PCB板由上至下包含三层;
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均为螺旋线圈,匝数相同且形状相同,其中,第一线圈设置在PCB板的第一层,第二线圈对应第一线圈设置在PCB板的第三层;
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之间绝缘,第一线圈的两端、第二线圈的两端在磁柱的同一侧且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线圈在内的一端、第二线圈在外的一端均通过过孔连接至PCB板的第二层且在PCB板的第二层通过覆铜连接。
作为本发明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为圆形螺旋线圈。
作为本发明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为方形螺旋线圈。
作为本发明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进一步的优化方案,还包含副边绕组,所述副边绕组设置在PCB板的第二层。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小平面变压器同边绕组层间寄生电容的绕组组件,能够降低绕组寄生电容,减小绕组损耗,提高变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副边绕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应用本发明的平面变压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PCB板,2-第一线圈,3-第二线圈,4-副边绕组,5-平面变压器的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6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