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支护设备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6226.5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0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8 | 代理人: | 王淑静 |
地址: | 100042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支护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应急支护设备与方法,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巷道进行应急支护时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对巷道进行应急支护的效率。所述应急支护设备,包括支撑骨架及设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灌浆管,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主支撑杆架及次支撑杆架,所述主支撑杆架包括主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第一主支撑杆及第二主支撑杆,所述第一主支撑杆与第二主支撑杆交叉活动连接,所述主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杆与第二主支撑杆上;所述次支撑杆架包括次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及次支撑杆,所述次支撑杆至少包括第一次支撑杆及第二次支撑杆。本发明适用于对巷道、隧道进行应急支护的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支护设备与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巷道进行应急支护时,常采用人工托举的方式,将灌浆管抵接围岩,完成巷道支护体的初步成型,之后向灌浆管中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形成巷道支护体最终成型,利用最终成型的巷道支护体对待掘进巷道进行主动支护。这种应急支护的方式需要多人配合,并且需要人为调整完成巷道支护体的初步成型,导致对巷道进行应急支护时不是很方便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急支护设备与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巷道进行应急支护时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对巷道进行应急支护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急支护设备,包括:支撑骨架及设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灌浆管,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主支撑杆架及次支撑杆架,所述主支撑杆架包括主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第一主支撑杆及第二主支撑杆,所述第一主支撑杆与所述第二主支撑杆交叉活动连接,所述主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杆与第二主支撑杆上,且所述主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支撑杆及第二主支撑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杆与第二主支撑杆的交叉连接点以下位置上,所述主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第一主支撑杆与第二主支撑杆收拢及展开;所述次支撑杆架包括次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及次支撑杆,所述次支撑杆至少包括第一次支撑杆及第二次支撑杆,所述第一次支撑杆铰接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杆上、位于所述交叉连接点以下位置上,所述第二次支撑杆铰接于所述第二主支撑杆上、位于所述交叉连接点以下位置上,且第一次支撑杆与第二次支撑杆关于支撑骨架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次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次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次支撑杆上,所述次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第一次支撑杆与第二次支撑杆收拢及展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次支撑杆还包括第三次支撑杆及第四次支撑杆,所述第三次支撑杆铰接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杆上、位于所述第一次支撑杆以下位置上,所述第四次支撑杆铰接于所述第二主支撑杆上、位于所述第二次支撑杆以下位置上,且第三次支撑杆与第四次支撑杆关于支撑骨架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次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还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次支撑杆与第四次支撑杆上,所述次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还用于控制第三次支撑杆与第四次支撑杆收拢及展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主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控制主杆,所述第一导向控制主杆上设有沿所述第一导向控制主杆轴向滑动的第一滑动机构,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杆与第二控制杆,所述第一控制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主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二控制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主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一滑动机构沿所述第一导向控制主杆轴向滑动,以控制第一主支撑杆与第二主支撑杆收拢及展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次支撑杆展开控制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控制主杆,所述第二导向控制主杆上设有沿所述第二导向控制主杆轴向滑动的第二滑动机构,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上分别连接有第三控制杆与第四控制杆,所述第三控制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次支撑杆铰接,所述第四控制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次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二滑动机构沿所述第二导向控制主杆轴向滑动,以控制第一次支撑杆与第二次支撑杆收拢及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未经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6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棉花的高回收率残膜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岩体锚固装置及锚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