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矿爆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4140.9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浪;李海亮;曲海龙;杜兴光;吕保;郝红国;张健;陈宝丰;张国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1/08;F42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平;杨桦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矿 爆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矿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预先打好常规排炮孔和加强排炮孔;步骤S2:在所述常规排炮孔的孔底位置与孔中位置各设置一个起爆具,在所述加强排炮孔的孔底位置设置一个起爆具;步骤S3:对所述常规排炮孔和所述加强排炮孔进行炮孔填充;步骤S4:将所述常规排炮孔和所述加强排炮孔中的所有所述起爆具同时引爆。根据上述的采矿爆破方法,可以有效增强起爆能,提高爆破效果,实现回采率的提升,并且保证爆破作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矿山采矿时使用的采矿爆破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调整采场炮孔布置和装药结构来提高回采率的采矿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地下开采矿山多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该采矿方法主要特点之一是在覆岩下放矿。即覆盖岩石直接压在采矿进路炮排崩落的矿石上,在进路出矿过程中上部的崩落矿石和覆盖岩石一起下放,相互混入。因此,减少矿石和岩石的相互混入,尽量多出纯矿石,多经济地回收矿石成为采矿领域控制的重要指标。
由于山矿在露天转地下过程中,地表回填了大量的黄土及尾矿,覆盖层厚度大、粒度小,极易造成废石的提前混入。炸药参数相对矿石结构、硬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炸药性质不稳定。矿山下降速度较快,覆盖层流动速度快,难于控制。矿山地质条件复杂,且地压较大,对于炮孔形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容易造成爆破泄能。
传统的扇形炮排爆破装药设计方案存在炸药不易传爆、猛度较低的性质,使得通过爆破方式出矿所得的矿石颗粒度较大,流动性小,导致回采率偏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增加加强排,并且加强排炮孔与原炮孔交错布置,每个炮孔由原来的孔底起爆,改为孔底和孔中双起爆,增强起爆能,使炸药充分起爆,提高炸药猛度,以减小矿石粒度,增大流动性,使得在特殊覆岩下(黄土和尾矿)也能正常放矿,并将之前黄土、尾矿提前混入而截留的损失矿量进行一部分再回收,通过增加起爆能的方法使炸药更好的传爆,减小拒爆等爆破事故的发生,改善了爆破效果,从而实现提高回采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回采率且爆破作业安全的采矿爆破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矿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先打好常规排炮孔和加强排炮孔;
步骤S2:在所述常规排炮孔的孔底位置与孔中位置各设置一个起爆具,在所述加强排炮孔的孔底位置设置一个起爆具;
步骤S3:对所述常规排炮孔和所述加强排炮孔进行炮孔填充;
步骤S4:将所述常规排炮孔和所述加强排炮孔中的所有所述起爆具同时引爆。
此外,优选地,所述常规排炮孔与所述加强排炮孔采用交错布置,两者间距0.5m±0.01m。
此外,优选地,所述常规排炮孔和所述加强排炮孔的打孔前,确定打孔深度与已爆破上水平巷道预留出规定厚度的岩石矿作为保护层。
此外,优选地,设在所述常规排炮孔的孔底和孔中的起爆具为单雷管,设在所述加强排炮孔的孔底的起爆具为双雷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与传统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相比,将常规排炮孔孔底双起爆具设置更改为孔底设置起爆具和孔中设置起爆具,使炸药充分起爆。
2)在常规排炮孔的基础上增加加强排炮孔,炮孔采用交错布置,加强排炮孔在孔底设置单起爆具,增强起爆能,提高炸药猛度,有效减小矿石粒度,增大流动性。
通过本发明使得在特殊覆岩下(黄土和尾矿)也能正常放矿,并将之前黄土、尾矿提前混入而截留的损失矿量进行一部分再回收,通过本发明调整后,单个巷道爆破,其中矿石的回采率可以提高10%~15%,效果非常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41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智能照明系统
- 下一篇:香草醛异噁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