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膜包覆的三芯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3537.6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2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秦亚飞;杨友朋;王冬;卢鑫雨;曾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苏芸芸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膜包覆 光子 晶体 光纤 spr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膜包覆的三芯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包括金膜、纤芯、小气孔Ⅰ、小气孔Ⅱ、大气孔、包层,金膜设置在包层外侧,在包层中心处设置有小气孔Ⅱ,小气孔Ⅱ外侧设置有内层空气孔,内层空气孔是呈正三角形排列的小气孔Ⅰ,外层空气孔是由小气孔Ⅰ、大气孔呈正六边形排列而成且大气孔位于小气孔Ⅰ之间,同时在包层中形成3个实心纤芯,3个纤芯共用小气孔Ⅱ;本发明三芯结构的设计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范围;金膜的使用即能更好的激发SPR现象,又能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该传感器的结构设计简单,体积小,检测范围广,抗腐蚀能力强,灵敏度及分辨率高,是一种实用的传感器,具备商业化推广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SPR传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金膜包覆的三芯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指在一定的入射波长或入射角下,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与倏逝波的频率相等,入射光被强烈吸收,反射光或透射光的能量急剧下降,在探测光谱上产生相应的共振吸收峰。金属表面周围的介质折射率变化会改变共振吸收峰的位置,因此,可以将SPR技术应用于药物筛选,临床诊断和环境检测等领域。
利用SPR技术设计制造的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实时检测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生物、化学和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的SPR传感器一般采用Kretschmann-raether结构,但是,基于此种结构设计的传感器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且无法实现远程检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将SPR技术与光子晶体光纤相结合,用于制作SPR传感器,并展现了显著的性能,扩大了此类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SPR传感器的气孔位置排列规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以及待测物进行设计,2013年Zhang Peipei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SPR传感器,在1.41-1.42范围内,灵敏度为3300nm/RIU,相应的分辨率为3.03×10-5,但是,该传感器将金膜溅射于光纤的内部,增加了传感器的制造难度。2015年Wang Guangyao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D形光子晶体光纤生物传感器,在1.345-1.41范围内,最大灵敏度可达12450nm/RIU。2017年An Guowei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D形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在1.33-1.38范围,最大灵敏度为10493nm/RIU,相应的分辨率为9.53×10-6RIU。上述D形光子晶体光纤需要对光纤表面进行预抛光,对传感器的制造提出了挑战,且传感器的灵敏度较低。2019年Fu Haiwei等人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D型石墨烯银纳米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在1.33-1.39范围内,灵敏度可达8860.93nm/RIU。但该传感器采用多层薄膜结构,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制造过程中的溅射难度,都还没有得到验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金膜包覆的三芯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通过改变气孔的大小和位置以及金膜的厚度,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本发明基于金膜包覆的三芯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包括金膜、纤芯、小气孔Ⅰ、小气孔Ⅱ、大气孔、包层,金膜溅射在包层外侧,在包层中心处设置有小气孔Ⅱ,小气孔Ⅱ外侧设置有内层空气孔,内层空气孔是呈正三角形排列的小气孔Ⅰ(即小气孔Ⅰ呈120°分布在小气孔Ⅱ周围),外层空气孔是由小气孔Ⅰ、大气孔呈正六边形排列而成,且大气孔位于小气孔Ⅰ之间,同时在包层中形成3个纤芯,即3个大气孔、2个小气孔Ⅰ、1个小气孔Ⅱ围成一个实心纤芯,3个纤芯共用小气孔Ⅱ并呈120°分布。
所述小气孔Ⅰ和大气孔间的中心距为晶格常数Λ=1.9-2.1μm。
所述小气孔Ⅰ和小气孔Ⅱ间的中心距为
所述大气孔直径为1μm;小气孔Ⅰ的直径为0.4-0.6μm,小气孔Ⅱ的直径为0.2-0.4μm,小气孔Ⅱ直径小于小气孔Ⅰ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3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