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破坏的自保护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2345.3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8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知秋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破坏 保护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破坏的自保护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底座上表面外侧设置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顶端设置有浮力气囊,所述浮力气囊通过固定卡环固定,所述固定卡环通过连接杆与升降环连接,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本发明设置检测组件,可以检测是否下雨,当下雨天气时,解除电磁铁对升降环的固定,利用进水孔将堆积的雨水引入进水槽中,当进水槽中的水位浮力气囊的上浮提过了浮力,使得浮力气囊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而不断上升,避免了堆积的水流对充电桩造成损坏,可以有效的保障雨水天气时,充电桩不被损坏,实现了充电桩的自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破坏的自保护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代替了原始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凭借其低耗能、零排放等特点逐渐被广大车友所接收,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伴随着充电桩的应运而生,现有的充电桩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
1、在恶劣天气来临时,充电桩面临着被水泡的危险,尤其是梅雨季节时,大量的雨季使得充电桩很容易被雨水损坏;
2、大风天气时,由于充电桩一个面的受风面积较大,很容易导致充电桩被大风吹倒,影响使用;
所以,人们急需一种防破坏的自保护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破坏的自保护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破坏的自保护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桩体、底座、旋转座、充电线、充电头和风向组件;
所述充电桩桩体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用于对充电桩桩体进行旋转,使得可以在大风天气时减小充电桩桩体的受风面积,使得充电桩桩体在大风天气时更加的稳定,所述充电桩桩体前侧设置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一端设置有充电头,所述充电桩桩体顶端设置有风向组件,所述风向组件用于在大风天气时,利用风力作为驱动力,实现充电桩桩体的转向。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安装有用于检测是否积水的检测组件,所述底座外侧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浸泡的防水组件。
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孔、第一检测端子、第二检测端子、PCB电路板和电磁铁;
所述底座中部贯穿设置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在有积水时,可以将积水引入底座内部,所述检测孔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端子,所述检测孔内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端子,所述第一检测端子和第二检测端子通过导线连接在PCB电路板上,所述充电桩桩体两侧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底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检测孔内部进水后,第一检测端子和第二检测端子被雨水导通,所述PCB电路板中的控制器控制电磁铁断电。
优选的,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限位柱、升降环、连接杆、固定卡环、防水布和浮力气囊;
所述收纳槽内部竖直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用于限制防水组件的移动方向,避免水流对防水组件的移动方向造成影响导致无法起到防水作用,所述限位柱外侧套接有升降环,所述升降环一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固定卡环,所述升降环、连接杆和固定卡环用于限制防水组件只能上下滑动,保证了防水组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所述底座上表面外侧设置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顶端设置有浮力气囊,所述浮力气囊内侧与固定卡环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外侧设置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外侧贯穿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将积水引入进水槽中,所述进水槽中的积水可以从底部为浮力气囊提供浮力,使得浮力气囊可以及时的上升,对充电桩桩体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升降环与收纳槽之间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用于减小升降环与收纳槽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避免升降环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出现卡顿现象,使得对于防水布的上升和下降更加的顺畅,所述收纳槽的宽度等于浮力气囊的直径,使得可以利用收纳槽对浮力气囊进行初步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知秋,未经蒋知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23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