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2058.2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琛;王灿灿;李路;刘成鑫;刘成刚;赵光发;张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25/12;C08L51/04;C08L83/04;C08K5/3475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杨宝根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耐候 低温 冲击 耐刮擦性 abs 材料 | ||
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ABS 25‑60份;SAN树脂10‑30份;高胶粉20‑35份;耐热剂5‑10份;光稳定剂0.1‑0.5份;相容剂3‑5份;耐刮擦剂1‑2份;抗氧剂0.1‑0.6份;润滑剂0.1‑0.5份;扩链剂1‑3份。本发明制备的ABS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可以满足制品在户外长期使用;同时具有优异的耐低温冲击性能;可以满足制件在极寒条件下的使用状态;而且具有优异的耐刮擦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制件在后处理喷漆打磨上效率提升、且不影响制件美观度,非常适合应用于汽车行业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
背景技术
ABS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其尺寸稳定性好、利于成型加工,已经被大量应用于汽车内外饰制件、电子电器、建筑等多个领域。汽车尾翼和扰流板目前大多采用吹塑成型工艺,这种成型方式可以极大节约生产成本、所得制品十分美观。
使用普通ABS其耐候性能差,耐低温性和耐刮擦性较低,在制件吹塑成型后不利于户外及特殊环境下的长期使用,在后期制件处理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形划伤等。专利CN103013025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吹塑成型的综合性能优异的ABS树脂,其通过改善ABS中橡胶含量来提高韧性,但冲击强度提高的同时,材料的刚性和耐候性能会降低;专利US4430478、US5605963公开了乳液聚合与本体聚合工艺生产聚合物混合方式改善材料的韧性与耐候性能,但该种方法所得到的材料熔体强度低、制件成型外观差。以上存在的技术不足极大限制了ABS树脂在吹塑制品中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ABS 25-60份;SAN树脂10-30份;高胶粉20-35份;耐热剂5-10份;光稳定剂0.1-0.5份;相容剂3-5份;耐刮擦剂1-2份;抗氧剂0.1-0.6份;润滑剂0.1-0.5份;扩链剂1-3份。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ABS为本体聚合ABS。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ABS的冲击强度是300-350J/m。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ABS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0℃/10kg条件下为6-10g/10min。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SAN树脂的熔体体流动速率在220℃/10kg条件下为8-12g/10min。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SAN树脂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00-200000g/mol。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高胶粉中丁二烯胶含量在40%-60%。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高胶粉中橡胶数均粒径为0.1-0.25um。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耐热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光稳定剂是苯并三唑类UV吸收剂和高分子量受阻胺光稳定剂组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超耐候、耐低温冲击、耐刮擦性的吹塑ABS材料,所述的相容剂是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2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