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入回传一体化网络中的切换的方法、设备和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91612.5 | 申请日: | 2021-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朱元萍;史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黄倩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 一体化 网络 中的 切换 方法 设备 介质 | ||
提供接入回传一体化(IAB)网络中的切换的方法、设备和介质。在示例方法中,第一IAB节点确定从第一IAB宿主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条件已经满足。第一IAB节点向下一跳通信设备发送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指示以指示下一跳通信设备切换到第二IAB宿主,或者向第一IAB宿主发送对于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请求。由此,下游IAB节点或用户设备可以及时地与上游节点共同切换到目标IAB宿主,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局域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接入回传一体化网络中的切换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背景技术
相较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对于网络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例如,要求容量提升1000倍,具有更广的覆盖需求,并其要求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等。考虑到高频载波频率资源丰富,在热点区域,为满足5G超高容量需求,利用高频小站组网愈发流行。然而,高频载波传播特性较差,受遮挡衰减严重,覆盖范围不广,故而需要大量密集部署小站。相应地,为这些大量密集部署的高频小站提供光纤回传的代价很高,施工难度大,因此需要经济便捷的回传方案。另外,从广覆盖需求的角度出发,当在一些偏远地区提供网络覆盖时,光纤的部署难度大,成本高,因此也需要设计灵活便利的接入和回传方案。
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技术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供了思路。随着5G的发展,IAB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IAB网络中,接入链路(Access Link)和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皆采用无线传输方案,因此可以减少用于大量密集小站的光纤的部署。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回传接入一体化(IAB)网络中的切换方案。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IAB节点确定从第一IAB宿主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条件已经满足。继而,第一IAB节点向下一跳通信设备发送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指示以指示下一跳通信设备切换到第二IAB宿主,或者向第一IAB宿主发送对于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请求。通过由满足切换条件的IAB节点向下一跳节点发送指示以指示下一跳通信设备进行切换,可以使下游IAB节点或用户设备及时地与上游节点共同切换到目标IAB宿主,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一IAB节点向下一跳通信设备发送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指示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一IAB节点从下一跳通信设备接收到切换完成的指示,第一IAB节点执行到第二IAB宿主的切换。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切换成功的概率,提高切换操作的效率。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在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指示中包括与由第二IAB宿主控制的目标小区的预配置信息的索引信息,以使得下一跳通信设备使预配置信息生效以切换到目标小区。通过传输索引信息来使相应的预配置信息生效,不需要由IAB宿主或者第一IAB节点向下一跳通信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从而可以显著节省系统开销,并且大大降低切换时延。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指示由第一IAB节点通过回传适配协议(BAP)层控制分组数据单元(PDU)或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E)发送给下一跳通信设备。通过复用BAP PDU或MAC CE来由第一IAB节点向下一跳通信设备传输切换指示,不必引入新的信令或消息,有助于实现后向兼容。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一IAB节点向第一IAB宿主发送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请求的情况下,第一IAB节点在从第一IAB宿主接收第一IAB节点的下一跳通信设备已经切换到第二IAB宿主的指示之后,执行到第二IAB宿主的切换。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切换成功的概率,提高切换操作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1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