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电气设备上多种接线方式的接线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7957.3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4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好;雷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H01R43/033;H02G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嘉允启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3 | 代理人: | 胡柯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电气设备 多种 接线 方式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电气设备上多种接线方式的接线设备,包括两个行车,行车上均设置有可进行剥线的夹持剥线单元和可转动接线的铰动固定单元,第一行车固接在底板上,底板上还设置有换向滑槽组,第二行车可滑动的设置在换向滑槽组内并在其内进行换向;换向滑槽组包括有两条横槽和两条弧形槽,两条弧形槽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条横槽连通,第二行车的两个支撑脚可通过两条弧形槽进行换向。本申请通过两个夹持剥线单元分别夹持两根电线通过夹持剥线单元对两根电线进行剥线,通过两个铰动固定单元对剥皮后的两根电线进行绞线,通过换向滑槽组可换向第二行车,使设备可对同向的电线进行接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接线领域,具体是一种适应电气设备上多种接线方式的接线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气设备上均是通过电线进行电的传导,但是电线一般都是一卷一卷的定长的。在通过电线进行电气设备的连接,而一卷电线的长度不够时,需要将两卷电线通过相对的绞动接上。现有的接线大多都是通过手动进行接线,接线效率低,且接线的质量参差不齐,易产生隐患;现有的接线装置通过将剥线刀插入待接电线并绕其转动进行剥线,容易伤到待接电线内部;现有的接线装置仅能实现对同一直径的电线进行接线,装置的适应场景较低;现有的接线装置仅能实现对同向的两根电线或相对方向的两根电线进行接线,接线设备的接线方式较单一;现有的接线装置通过先剥线然后转动绞线,加工步骤繁杂,接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电气设备上多种接线方式的接线设备,用于可利用不同的方式对两根电线进行接线。
本发明的该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行车,两个行车上均设置有夹持剥线单元和铰动固定单元,两根待接电线可依次穿过铰动固定单元和夹持剥线单元,第一行车固接在底板上,底板上还设置有换向滑槽组,第二行车可滑动的设置在换向滑槽组内;
所述夹持剥线单元包括有夹持架和安装在夹持架上的可嵌入待接电线的胶皮的剥线刀,所述夹持架可沿行车左右方向滑动,所述铰动固定单元均包括有环状半轨,两个环状半轨内均可转动的安装有绞线盘,两个绞线盘上设置有可互相卡接的卡接结构;
所述换向滑槽组包括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槽和两条弧形槽,两条弧形槽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条横槽连通,第二行车的两支撑脚位于横槽靠近第一行车的端部时,第二行车上的绞线盘可与第一行车上的铰线盘卡接,第二行车的两个支撑脚可通过两条弧形槽进行换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均包括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滑轨、第一滑块、转轴、滚轮;
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端分别连接底板上方的滑轨相对的两端,所述滑轨的导向方向与横槽的导向方向相垂直,所述滑轨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下端面伸出滑轨连接有夹持架;
所述第一行车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下端面均固接在底板上,所述第二行车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下端面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均与底板上端面相垂直,所述转轴上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可沿横槽或/和弧形槽滚动。
作为优选,所述设备还包括有可带动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的第一滑块滑动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有第一通槽、第一连接块、第一移动板、第二通槽、第二连接块、第二移动板、第一电机、第一钢丝、第二钢丝、第一滑轮、第二滑轮、限位环、第一齿轮、第一齿条、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块;
所述滑轨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壁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端连接滑块,另一端伸出滑轨连接有移动板;
所述第一行车的移动板为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二行车的移动板为第二移动板;
所述第一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行车的滑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7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污水微生物驯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北斗交通事故处理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