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戴式口腔病变组织观察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5376.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8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傅建华;傅子墨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建华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A61B1/07;A61B5/00;A61C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袁克来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口腔 病变 组织 观察 器械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戴式口腔病变组织观察器械,包括激光模组、移动电源、导光光纤、弹性指套及固定带,移动电源和激光模组固定在左手的手腕或手臂处,弹性指套具有固位穿孔,导光光纤的一端插设于激光模组的出光口,另一端从弹性指套的开口处穿入并从固位穿孔穿出,以使导光光纤夹持于手指与弹性指套之间,导光光纤的另一端具有发散出光部,激光模组发出波长为405nm的紫色电磁波经导光光纤传输后通过发散出光部输出并投照在口腔内的目标牙齿内外或其牙周组织上。该穿戴式口腔病变组织观察器械,左右手配合,可实现龋病、牙周病、牙髓病治疗中的实时精准观察,辅助可视化去净包括在隐蔽部位的细菌感染病变的龋坏组织、牙结石、牙菌斑、牙髓软组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口腔病变组织观察器械。
背景技术
口腔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口腔疾病是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包括:龋病、牙周病、牙髓病等。但牙菌斑和被细菌感染的病变组织,在常规照明下肉眼难以准确识别,一般只能通过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来判断,导致治疗效率低下。
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可对牙体硬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龋病往往是在形成龋洞后才被发现和诊断,其主要治疗方式是去除洞型内的病变组织,使用复合树脂等材料充填和修复。在现代粘结修复材料的支持下,要求通过微创的方式,去净感染的龋坏组织,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因此,如何判断龋坏是否形成,龋坏病变组织是否去净,是临床口腔医生的最大挑战。
目前常见的龋病检测方式主要是临床视诊,探诊以及包括根尖X线片、颌翼片的影像学检查。同时也有一些非侵入性的龋病检测技术,如:龋病染色剂法,激光龋齿检测技术(DIAGNOdent),定量光导荧光技术(QLF)等,但以上的检测方式有很多不足。
传统的视诊、探诊和X线片,对于定性的龋病诊断有帮助,但对于定量的龋病感染细微结构无能为力,同时X线具有辐射性,不建议多次使用。
龋齿染色剂法则是被认为传统的判断龋坏组织是否去净的方法,但实际上,龋坏染色剂主要染色的对象并非病变物质,而是脱矿牙本质中的胶原纤维,具有较大的误差:当口腔医生按染色剂指示磨除染色区域时,往往在剩余的牙体组织中仍可以检测出致病菌。而残留的细菌,容易导致继发龋,甚至最终导致充填体脱落。
激光龋齿检测技术(DIAGNOdent)是荧光诊断法的一类,其基本原理是器械发出一个波长为655nm的激光,照射牙面,牙面中的龋坏细菌会吸收655nm的光子,产生更长波长的荧光。器械的内窥镜会捕捉到荧光,最终通过感应系统显示龋坏程度。临床使用,主要用于颌面龋坏检查,同时受牙面菌斑、色素、牙结石、牙面组织脱矿等影响,所以,准确性不高。同时,其临床使用主要还是定性检查,通过数值提醒器间接完成,临床使用繁琐,医师也难以接受。
定量光导荧光技术QLF是另外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牙科荧光诊断法,常规采用LED做为检查光源,主要用于早期牙釉质脱矿检测,量化和监测的诊断工具。同时对于如何识别感染牙本质和健康牙本质之间的界限非常高效,并由此衍生出“荧光辅助龋坏清除术”FACE的创新技术,并被多家知名牙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推举为目前最佳龋坏清除方式。FACE的主要原理是:采用405nm的紫光照射正在制备中的龋洞,如果龋洞中还有残留的细菌,则细菌分泌的卟啉显示为粉色荧光,而健康的牙体则呈现黄绿色荧光,两者反差较大,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明锐度。牙医通过肉眼即可观察,临床上,建议并支持边打光边用慢机磨除,直到粉色荧光消失。但需要指出,由于FACE的QLF技术,采用的是LED散射光,不具有超高亮度,所以,临床中需要暗室环境,给临床使用带来麻烦。同时,FACE技术采用的笔式照明笔,需要一手抓握,而抓握的方式不符合牙科人体工程学的精准投照要求,临床使用中较容易产生光斑颤动不稳,手臂疲劳等,导致FACE的临床使用没有普及。
总结龋病的病变和治疗方式,最新的生物学理论认为:龋病治疗的关键是去净感染细菌的病变龋坏组织,同时尽量保留未病变组织,这样的龋病治疗才能成功。但目前的技术,不能完全满足以上要求,所以,龋坏治疗被认为容易有继发龋和充填物脱落的并发症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建华,未经傅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5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管路用复合不锈钢管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效益型生态链水质净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