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组网雷达的自适应多干扰机协同压制干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4107.8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3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易伟;张大琳;王紫婷;杨成新;孙俊;孔令讲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G01S13/87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组网 雷达 自适应 干扰 协同 压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组网雷达的自适应多干扰机协同压制干扰方法,旨在最大程度提升多干扰机对组网雷达的整体干扰性能。本发明首先推导了组网雷达在压制干扰环境中对目标的检测概率并将其作为干扰性能评估指标;然后结合该指标建立了可自适应配置多干扰机波束和发射功率资源的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到自适应资源配置结果。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模型未考虑实时干扰态势会影响资源自适应配置结果的缺陷,根据干扰双方位置变化自适应配置干扰波束指向和发射功率资源,实现多干扰机智能协同干扰组网雷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分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组网雷达的自适应多干扰机协同压制干扰方法。
背景技术
组网雷达系统是目前电子对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是简单的雷达组合,而是将不同频段、不同体制、不同极化方式且能独立工作的单站雷达通过组网技术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相比单部雷达,组网雷达能实现多雷达的数据集成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在电子对抗环境中实现反侦察,同时对隐身能力强的目标有更高的探测可能性。在电磁干扰环境中,即使部分雷达不能正常工作,但是通过多部雷达的协同工作和数据融合技术,组网雷达仍能获得完整的目标信息。因此,组网雷达系统拥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毁能力,这就使得传统的干扰手段面临巨大挑战。
在面向组网雷达的体系对抗中,传统单干扰机的单一干扰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任务需求,难以对组网雷达产生理想的干扰效果,需要多部干扰机进行协同干扰。此外,由于干扰双方的相对位置在对抗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实施协同干扰的同时,根据实时态势以及作战需求自适应灵活分配干扰资源,最大程度降低组网雷达的工作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自适应协同干扰组网雷达系统的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多波束干扰系统,它可以同时形成多个干扰波束,具备同时干扰多目标的能力,那么干扰波束自适应管理问题就成为可以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例如干扰波束指向问题(哪个波束干扰哪部雷达);干扰波束的发射功率分配问题。
文献“基于波束数量控制的多波束干扰资源调度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0,34(4):274-278”研究了通过自适应调整每个干扰站的波束数量,实现多波束干扰系统干扰多目标的资源自适应调度以及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但该方法没有考虑目标在突防过程中与多干扰站的相对位置会动态变化,干扰策略应随位置变化自适应调整。
CN109872009A提出了一种针对多机干扰多目标的干扰资源分配方法,此方法首先结合不同指标建立干扰效益决策矩阵,然后依据决策矩阵来进行干扰资源的自适应配置。它也没有考虑实时干扰态势变化会影响资源配置结果,而且此方法是基于单波束干扰系统实现一对一、多对少资源分配,未考虑波束指向和发射功率自适应配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组网雷达的自适应多干扰机协同压制干扰方。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针对组网雷达的自适应多干扰机协同压制干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多干扰机协同压制干扰组网雷达的场景图,并初始化系统参数:包括各雷达节点的位置、干扰机和目标在各时刻的位置以及速度、干扰机每帧最多产生的波束个数、总的干扰功率、波束发射功率上下限;
S2、获取雷达接收端与资源优化变量有关的信干噪比,并计算出雷达节点对每个目标的检测概率;
S3、利用K-N融合准则计算得到在压制干扰环境中,组网雷达系统对每个目标的检测概率;
S4、结合组网雷达在压制干扰环境中对每个目标的检测概率和预设的检测概率需求,建立每个目标的代价函数;
S5、将每个目标的代价函数求和作为目标函数,结合干扰波束和发射功率约束条件,建立可自适应调度多干扰机波束和发射功率资源的优化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4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