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氢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定位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3308.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瑜;王秀林;侯建国;付子航;侯海龙;姚辉超;穆祥宇;隋依言;王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悦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管道 泄漏 监测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氢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定位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沿管道敷设至少两条检测管,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气体进入检测管中;间隔预设时间后,向其中一条检测管通入载气,检测管内的泄漏气体随载气进入第一监测站,第一监测站判断泄漏气体的浓度是否超过阈值范围,数据分析站计算管道中的泄漏位置;随后向另一条检测管通入载气,通过第二监测站判断载气中泄漏气体的浓度,并由数据分析站计算管道中的泄漏位置;根据第一次获得的和第二次获得的泄漏气体浓度、泄漏位置,获得最终的泄漏气体浓度和泄漏位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满足含氢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灵敏度高、定位精度准、漏报率低、误报率低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氢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定位方法和系统,属于气体管道泄漏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氢气是能源低碳清洁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氢气运输是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将氢气直接掺入现有天然气管道,组成含氢天然气输送,这种方式为现阶段实现氢气大规模输送的最佳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含氢天然气管道试运行。但由于氢气具有低密度、易扩散、易燃易爆等特性,且对金属材料具有劣化作用,因此氢气的存在增加了含氢天然气管道运输风险,一旦发生泄漏,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含氢天然气管道技术仍处于研究及试运行阶段,为加快含氢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含氢天然气管道输送安全性及风险控制,可采用管道泄漏监测技术来实现对管道的安全运行监控,当管道发生微小泄漏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定位泄漏点。为管道运营管理人员赢得宝贵的抢维修时间,避免泄漏事故的发生。
目前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使用较多的有次声波、光纤等多种技术手段,但这些监测方法属于借助声、光、热等间接检测法,受外界信号干扰容易造成误报,且对于微小泄漏检测灵敏度较低。鉴于含氢天然气管道输送介质的特殊性,发生泄漏后造成的事故后果远超天然气管道,因此含氢天然气管道对泄漏监测系统灵敏度、定位精度、误报率和漏报率都有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氢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定位方法和系统,其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满足含氢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灵敏度高、定位精度准、漏报率低、误报率低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氢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含氢天然气管道敷设至少两条检测管,当含氢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气体进入检测管中;间隔预设时间后,向其中一条检测管通入载气,检测管内的泄漏气体随载气进入第一监测站,第一监测站判断泄漏气体的浓度是否超过阈值范围,并将监测站记录的泄漏检测时间等信息传输至数据分析站,数据分析站计算含氢天然气管道的泄漏位置;随后向另一条检测管通入载气,其内的泄漏气体随载气进入第二监测站,第二监测站判断泄漏气体的浓度是否超过的阈值范围,并将监测站记录的泄漏检测时间等信息传输至数据分析站,数据分析站计算含氢天然气管道的泄漏位置;根据第一次获得的和第二次获得的泄漏气体浓度、泄漏位置,获得最终的泄漏气体浓度和泄漏位置。
进一步,将第一次获得的和第二次获得的泄漏气体浓度、泄漏位置进行比较的方法为:若两次均检测到泄漏气体,则将两次获得的泄漏气体浓度和泄漏位置取平均值;若两次中一次检测到泄漏气体,另一次没有检测到泄漏气体,则对没有检测到泄漏气体的检测管进行重新检测,若仍然没有检测到泄漏气体则判断对应的检测管失效;若两次均未检测到泄漏气体,则含氢天然气管道没有泄漏。
进一步,判断失效的检测管的失效位置的方法为:在失效的检测管中的载气注入标定气体,使标定气体充满失效的检测管,失效的检测管的标定气体从失效位置泄漏至另一正常的检测管中,在正常的检测管中通入载气,其内的标定气体随载气一同进入第二监测站,并通过数据分析站对标定气体的泄漏位置进行定位,从而获得失效检测管的失效位置。
进一步,标定气体为除甲烷、氢气和载气以外的其他气体。
进一步,检测管敷设位置包括但不限于管道正上方、左侧方或右侧方中间位置,与管道的距离不超过5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