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汽车内饰面仿真缝线的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2320.5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3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精超模具蚀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26;B29L31/5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甬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09 | 代理人: | 沈春红 |
地址: | 31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汽车 内饰面 仿真 缝线 模具 | ||
一种生产汽车内饰面仿真缝线的模具,包括第一组模具和第二组模具;第一组模具包括第一凸模和第一凹模,第一凸模设置有第一台阶凸起、其上设缝线顶块,第一凹模为内凹的设置有缝线纹理型腔;第二组模具包括第二凸模和第二凹模,第二凸模设第二台阶凸起、其上设缝线顶块;第二凹模上设置有缝线纹理凹陷和缝线纹理凸圈,缝线纹理凸圈位于缝线纹理凹陷相邻线段的连接处、该凸圈的凸起方向与第二凹模的凹陷方向相反,且第二凸模与第二凹模所在模板的对应表面之间设置有供软质注塑材料填充的间隙。具有真实缝线的拉坠效果,缝线仿真效果理想、可以应用于高端车辆内饰、提升产品价值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饰面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生产汽车内饰面仿真缝线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现在的内饰面为了提高档次和用户体验效果,也为了提升产品的总体感官水平和耐久性使用以及产品附加值,往往采用真皮材料,然后进行缝制拼接;比如用的比较多的场合在汽车内饰面上,特别是一些高档车辆,其内饰面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往往采用真皮材料、各个位置的拼接缝合位置采用针线缝制;但是这种真皮材料一来价格昂贵,二来加工不方便,需要人工缝制生产效率低,而且还容易根据具体的内饰结构需要进行多次的裁剪,造成真皮的浪费。
目前也有采用直接注塑的方式仿制出缝线效果,但是目前的这种直接注塑制备的缝线一般都是直接硬质材料一体注塑出来,仿真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注塑出来的缝线仅仅是简单的缝线纹理的呈现、直接的凸出于硬质材料的上表面,比较粗糙,没有真实缝线的拉坠效果,很难应用于高端汽车内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真实缝线的拉坠效果,缝线仿真效果理想、可以应用于高端车辆内饰、提升产品价值的生产汽车内饰面仿真缝线的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产汽车内饰面仿真缝线的模具,该模具包括第一组模具和第二组模具;所述的第一组模具包括第一凸模和第一凹模,所述的第一凸模设置有第一台阶凸起,第一台阶凸起上设置有缝线顶块,所述的第一凹模为内凹的设置有缝线纹理型腔,所述的第一凸模与第一凹模相互配合构成第一注塑型腔;所述的第二组模具包括第二凸模和第二凹模,所述的第二凸模设置有第二台阶凸起,第二台阶凸起上设置有缝线顶块,所述的第二凸模与第二凹模相互配合构成第二注塑型腔;所述的第二凹模上设置有缝线纹理凹陷和缝线纹理凸圈,所述的缝线纹理凸圈位于缝线纹理凹陷相邻线段的连接处、该凸圈的凸起方向与第二凹模的凹陷方向相反,且所述的第二凸模与第二凹模所在模板的对应表面之间设置有供软质注塑材料填充的间隙。
采用上述结构,是一种双色模具结构,主要是用于制备一种非常逼真的缝线效果的、应用于汽车内饰面的模具,本申请通过第一组模具制备具有仿真缝线结构的内饰板材,其上的缝线直接通过注塑成型获得,纹理清晰,仿真效果好;然后将注塑好的内饰板材置于第二组模具内,此时的内饰板材上的缝线位置正好与第二组模具中的型腔中的缝线纹理凹槽配合,在第二组模具中,设置了所述的第二凸模与第二凹模所在模板的对应表面之间有供软质注塑材料填充的间隙,这个间隙是当在第一组模具注塑完成之后的注塑品装配到第二组模具之后,注塑品的上表面与第二凹模所在模板的表面之间设置了间隙,这个间隙用于注塑填充软质注塑材料形成仿真皮的材料层,而同时仿真皮的材料层上裸漏出仿真缝线,组成仿真缝线的一段段紧邻的线段相接处还设置了由缝线纹理凸圈形成的拉坠凹陷,从而进一步将缝线体现的更加真实,提高了仿真效果,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高端车辆中;此外,本申请的这种双色注塑模具,不但可以制备出与真实缝线特别逼真效果的注塑缝线、有效的提升汽车内饰的档次感,且注塑成型方式获得的逼真缝线效果的内饰比真皮缝制成本更低,产能更快,适用于大批量注塑生产,且适用于高中低端各档次车型的内饰、适用范围广泛;此外,本申请的这种模具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内饰环境和定制的要求灵活的调整缝线的不同颜色、搭配汽车整体的内饰设计,有效降低汽车厂商对汽车的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精超模具蚀刻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精超模具蚀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