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行为识别和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1401.3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9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景晓军;张荣辉;穆俊生;黄海;崔原豪;张芳沛;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20 | 分类号: | G06V40/20;G06V10/774;G06V10/82;G06N3/0464;G06N3/04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丁芸;赵元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行为 识别 身份 认证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体行为识别和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无线感技术领域,其中,一种人体行为识别和身份认证方法,包括:获取手势识别感知数据,手势识别感知数据是信道状态信息CSI感知数据;对手势识别感知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手势识别感知数据;对预处理后的手势识别感知数据进行时频变换,得到手势识别感知数据对应的时频图,时频图用于反映人体手势引起的信号波动信息;将时频图输入预先训练好的多任务模型,通过多任务模型输出手势识别结果以及身份认证结果。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体行为识别和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行为识别的准确度和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体行为识别和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物学和行为特性自动识别身份的能力。在人机交互领域,通过行为识别的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可以实现无接触交互。且在行为识别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身份认证,即认证是特定身份后再执行该行为相应的操作。可以看出,执行何种操作依赖于身份认证的结果以及行为识别的结果,因此,身份认证和行为识别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行为识别和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提高行为识别的准确度和身份认证的准确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体行为识别和身份认证方法,包括:
获取手势识别感知数据,所述手势识别感知数据是信道状态信息CSI感知数据;
对所述手势识别感知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手势识别感知数据;
对所述预处理后的手势识别感知数据进行时频变换,得到所述手势识别感知数据对应的时频图,所述时频图用于反映人体手势引起的信号波动信息;
将所述时频图输入预先训练好的多任务模型,通过所述多任务模型输出手势识别结果以及身份认证结果;其中,所述多任务模型是基于多个样本数据对多任务学习模型训练得到的,所述多任务学习模型是基于手势识别任务和身份认证双重任务而构建的,所述样本数据是无线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存在人体手势时而采集的CSI感知数据;多个样本数据至少包括不同人作出相同人体手势时而采集的多个CSI感知数据。
可选的,所述CSI感知数据为其中,H(f,t)表示t时刻的CSI感知数据,N表示多径的数量,αn表示路径n下的复衰落,τn表示路径n下的传播延迟,ε(f,t)表示由时序对准偏移,采样频率偏移和载波频率偏移引起的相位误差,f表示频率,j表示虚数的虚部;
所述对所述手势识别感知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手势识别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将所述手势识别感知数据转换为稳态信号和动态信号,并提取所述动态信号,所述动态信号为所述预处理后的手势识别感知数据;其中,HS(f)表示所有稳态信号的和,Pd表示动态信号集合;u表示用于积分的时间标识,Dn表示第n条路径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预处理后的手势识别感知数据进行时频变换,得到所述手势识别感知数据对应的时频图,包括:
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所述预处理后的手势识别感知数据进行时频变换,得到多普勒效应DFS时频图。
可选的,所述多任务模型包括:空间注意力层、时间注意力层和特定任务全连接层;
所述通过所述多任务模型输出手势识别结果以及身份认证结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