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肝胆外科用取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0436.5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肝胆 外科 用取石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肝胆外科用取石装置,包括抽吸单元和取石单元,所述抽吸单元与所述取石单元通过连通管贯通连接;所述取石单元包括:头端封闭的第一吸管,其尾端与所述连通管贯通连接;若干第一螺旋缝,均匀开设于所述第一吸管侧壁上;第二吸管,其嵌套于所述第一吸管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吸管螺接;若干第二螺旋缝,开设于所述第二吸管侧壁上,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螺旋缝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本发明的取石装置可同时得到具有不同大小口径的吸口,避免一个吸口造成的淤堵问题,同时能够对吸口进行大小调节,继而克服抽吸时产生大量血液和组织液被抽出的技术缺陷,还实现了一次多个胆结石高效的抽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肝胆外科用取石装置。
背景技术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成正比。由于饮用水中以及食物中含碱物质过多,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而无法排出,堆积形成结石,主要产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体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结石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继发性感染等症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加剧,胆结石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药物治疗大多无效,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开腹取石术、内镜取石术,其中内镜取石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且适用于肝胆管内取石,日渐显示其优势。
现有技术的取石装置往往通过采用吸盘的方式实现逐个取石,而胆结石的数量往往上百个,吸盘逐个清理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均产生一定的消耗,另外逐个清理往往会造成创口面积增大;现有技术还通过大小一致的开口进行取石,开口若较大时,则往往导致大量的血液和组织液一起被抽出,开口较小时,由于大块结石对开口淤堵,降低取石的效率,继而造成后续操作繁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肝胆外科用取石装置,本发明的取石装置可同时得到具有不同大小口径的吸口,避免一个吸口造成的淤堵问题,同时能够对吸口进行大小调节,继而克服抽吸时产生大量血液和组织液被抽出的技术缺陷,还实现了一次多个胆结石高效的抽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肝胆外科用取石装置,包括抽吸单元和取石单元,所述抽吸单元与所述取石单元通过连通管贯通连接;
所述取石单元包括:
头端封闭的第一吸管,其尾端与所述连通管贯通连接;
若干第一螺旋缝,均匀开设于所述第一吸管侧壁上;
第二吸管,其嵌套于所述第一吸管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吸管螺接;
若干第二螺旋缝,开设于所述第二吸管侧壁上,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螺旋缝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管两端的边缘分别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吸管上、靠近所述第一吸管的头端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吸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管螺接,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复位弹簧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吸管外还套设有针刺件,所述针刺件包括:
保护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吸管的外侧,且所述保护管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螺旋缝和所述第二螺旋缝均暴露于所述通槽处;
所述第一吸管的头端与所述保护管可拆卸连接;
刺针,设置于所述保护管的头端。
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环上分别设置有密封橡胶条,所述密封橡胶条抵接在所述保护管与所述第一吸管之间。
优选的,所述刺针与所述保护管之间设置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侧壁上嵌设有微型摄像头,位于所述引导管上、靠近微型摄像头设置有若干组探照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04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