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爆破复合掏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9623.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刚;唐益民;王川;高欣;徐纯媛;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1/08;F42D3/04;E21D9/00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博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5 | 代理人: | 黎仲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爆破 复合 掏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爆破复合掏槽方法,属于爆破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掏槽孔单孔采用2~3个反向起爆体,实心间隔装药后,通过电子雷管精准延时,实现掏槽孔由外及内依次引爆达到多次掏槽的效果,此方法施工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有效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并实质性提升隧道爆破效果,解决了单起爆体掘进效率差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炮孔利用率,为辅助孔创造更理想的自由面,此掏槽技术在小断面隧道及桩井工程中体现更为明显,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爆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爆破复合掏槽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隧道爆破施工中,掘进率是衡量隧道爆破效果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及经济效益。而影响掘进率的主要因素有钻孔精度、装药结构、起爆次序以及工程地质,而掏槽效果是影响掘进率的最大因素。
常规隧道爆破施工中,掏槽孔通常仅采用一个起爆体,掏槽效果不甚理想,具不完全统计,目前大断面隧道平均掏槽率为85%左右,小断面隧道掏槽率为70%~80%左右,炮孔利用率不高,导致施工成本偏高,影响了施工进度。
为改善隧道爆破掏槽效果,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和掘进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爆破复合掏槽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爆破复合掏槽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隧道爆破复合掏槽方法,在隧道掏槽孔内设置2~3个反向起爆体,所述起爆体之间采用填塞材料进行间隔,并采用电子雷管引爆所述反向起爆体。
本发明采用工业电子雷管及反向起爆技术,在隧道掏槽孔内设置2~3个反向起爆体,通过电子雷管精准延时,实现由外而内依次引爆达到多次掏槽的效果,以充分暴露掏槽部位的自由面,便于后续二次掏槽孔或辅助孔爆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填塞材料选用炮泥或包装箱纸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炮孔深度为2.0~3.5m(不含3.5m)时,设置两个所述反向起爆体,分别为第一反向起爆体和第二反向起爆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炮孔深度为3.5m及以上时,设置三个所述反向起爆体,分别为第一反向起爆体、第二反向起爆体和第三反向起爆体。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反向起爆体的起爆时间设置为0ms,第二反向起爆体的起爆时间设置为5~9ms,第三反向起爆体的起爆时间设置为10~20ms。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向起爆体的制作方法为:将所述电子雷管从药卷底部轴向插入,反向装入炮孔,雷管底部朝向孔外,并将起爆体通过炮杆送至炮孔底部,再按规定药量装入其他炸药卷。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掏槽孔响完后,才能起爆其他炮孔;
掏槽孔与辅助孔间隔时间为30~300ms;辅助孔与周边孔延期时间设置为100~500m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掏槽孔单孔采用2~3个反向起爆体,实心间隔装药后,由外而内分层起爆,施工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显著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和掘进效果;解决了单起爆体掘进效率差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炮孔利用率,为辅助孔创造更理想的自由面,此掏槽技术在小断面隧道及桩井工程中体现更为明显,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小断面隧道炮孔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隧道复合掏槽孔装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隧道复合掏槽孔装药结构图;
图4本发明的反向起爆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反向起爆体;2、第二反向起爆体;3、第三反向起爆体;4、电子雷管;5、炸药卷;6、炮泥;7、电子雷管脚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9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