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在轨数据的发动机性能参数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7761.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1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尹文娟;宋涛;刘磊;何刚;李文;王祥;李泽;李湘宁;马云华;焦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F111/10;G06F119/02;G06F119/08;G06F119/12;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欢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发动机 性能参数 修正 方法 | ||
1.一种基于在轨数据的发动机性能参数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每次卫星变轨前,打开卫星配置的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推进剂流量,轨控发动机点火结束后,关闭超声波流量计,流量测量停止;每次变轨期间,对超声波流量计的输出进行积分得到该次变轨过程中的推进剂消耗量Δmui;
(2)记录每次卫星变轨的沉底推力器点火时间,结合沉底推力器的流量,由BK法获取本次变轨期间沉底推力器的推进剂消耗量Δmci;
(3)记录每次卫星变轨期间姿控推力器的点火时间,结合姿控推力器的流量,由BK法获取本次变轨期间的姿控推力器的推进剂消耗量Δmzi;
(4)结合步骤(1)、步骤(2)和步骤(3)的计算结果,计算获得第i次变轨期间的轨控发动机实际消耗量Δmei;
(5)通过第i次变轨结束后由轨道标定得到的推进剂消耗量数据Δmoi,获得第i次变轨的速度增量Δvi;
其中,Ispt为发动机在地面标定的额定比冲,Moi为第i次变轨前的卫星质量;
(6)将第i次变轨前的卫星质量Moi及步骤(5)计算得到的速度增量Δvi,代入火箭方程,获得卫星变轨发动机比冲Isp对应的轨控发动机推进剂消耗量ΔMei;
(7)设置目标函数J=|ΔMei-Δmei|,采用单变量寻优法,求解J(Isp)=0的最优解Isp0,Isp0为修正的卫星变轨发动机比冲;
(8)由固定比冲法,结合步骤(7)得到的标定比冲Isp0和步骤(4)得到的轨控发动机消耗量Δmei,获得第i次变轨修正后的推力Fi;
ti为第i次轨道机动的时间;i为正整数;
(9)由步骤(1)中超声波流量计的输出流量对变轨期间的发动机平均流量进行标定,得到氧化剂的平均流量值燃烧剂的平均流量值
氧化剂的平均流量值
燃烧剂的平均流量值t为时间;
(10)根据第i次变轨过程中的平均压力和温度遥测数据,使用轨控发动机的小偏差方程计算该次变轨的氧化剂流量ωo和燃烧剂流量ωf;
氧化剂输送管路和燃烧剂输送管路流量的计算方程为:
ωo=a11(Po-ΔPlo)+b11(Pf-ΔPlf)+c11To+d11Tf+e11,
ωf=a12(Po-ΔPlo)+b12(Pf-ΔPlf)+c12To+d12Tf+e12,
式中,系数a11、b11、c11、d11、e11、a12、b12、c12、d12、e12均通过轨控发动机地面试验获得;Po、To分别为氧化剂贮箱的遥测平均压力、平均温度;Pf、Tf分别为燃烧剂贮箱的遥测平均压力、平均温度;
(11)设置目标函数采用多变量寻优法,求解令J(ΔPlo,ΔPlf)=0的最优解ΔPlo0、ΔPlf0;
ΔPlo、ΔPlf分别为待修正的氧化剂输送管路和燃烧剂输送管路流阻,ΔPlo0、ΔPlf0分别为修正的氧化剂输送管路和燃烧剂输送管路流阻;
将ΔPlo0、ΔPlf0分别带入步骤(10)中,得到修正后的轨控发动机的小偏差方程,用于变轨过程中的发动机推力及推进剂消耗量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7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