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乙肝外泌体miRNA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77695.2 申请日: 2021-04-29
公开(公告)号: CN113219032B 公开(公告)日: 2023-01-24
发明(设计)人: 丁世家;刘萍;舒晓佳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327 分类号: G01N27/327;G01N27/48;C12Q1/6825
代理公司: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代理人: 张博
地址: 400016***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检测 乙肝 外泌体 mirna 电化学传感器 及其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乙肝外泌体miRNA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所述传感器包括工作电极:表面固定有捕获探针巯基标记的DNA纳米支架;靶物质T链诱导的级联链置换反应(L‑TEDCR)体系:级联T型结构复合物Ts、级联反应辅助链Fs,Ts由DNA单链P链、R链、L链和L0链组成,所述Fs由DNA单链F链、L0链组成;以及MOF/DNA级联酶放大检测体系。外泌体miRNA加入后,L‑TEDCR被快速触发,产生大量DNA纳米支架;产生的DNA纳米支架固定在电极上,与MOF/DNA级联酶结合,从而产生用于检测外泌体miRNA的显著放大的电化学信号。本发明的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乙肝外泌体miRNA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HBV感染标志物众多,包括临床上较常使用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V DNA)以及近年来新型血清学标记物,包括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 associatedantigen,HBcrAg)、HBV前基因组RNA(pregenomic RNA,pgRNA)等。现有外周血病毒学标记物检测手段虽然对于诊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各有优势,但仍不能很好地代替肝组织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circular DNA,cccDNA)检测,因而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索更好的血清学指标。

外泌体1983年首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大小约为30-150nm,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一些特定的外泌体被检测为不同肝病的血清标志物。研究发现HBV可编码HBV相关microRNA,将其命名为HBV miR21,HBV miR21在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其在肝炎活动的患者中与HBV DNA呈正相关。目前,检测外泌体miRNA的常用方法是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然而,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因此促使研究人员开发快速和高灵敏度的新方法来准确测量外泌体miRNA。

最近,熵驱动循环反应(EDCR),催化发夹组装(CHA)和杂交链反应(HCR)等无酶信号放大方法被探索用于miRNA的放大检测。为了明显提高反应速度,参与信号放大传感系统的可扩散反应物被组装在一个紧凑的空间中。例如,Ju等人设计了一种定位的HCR,即发夹探针交替结合到滚环扩增(RCA)产生的长DNA链上进行mRNA的检测,与传统的HCR相比,表现出极快的反应速度。类似地,Wei等人开发了一种用于miRNA成像的定位CHA,其中CHA反应物通过多条单链杂交被固定在组装的DNA纳米线上。虽然传感系统中的局域化的反应底物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但这些策略存在以下缺陷:i)局域底物的构建需要多个组装步骤,导致费时费力;ii)可扩散反应物与DNA纳米线的杂交效率在物理条件下可能较低,直接导致定位结构不完全;iii)CHA和HCR的固有特性,例如不可接受的循环泄漏和严格的反应条件,即二价金属离子(如Mg2+)总是对分析性能有不利影响,限制了它们在早期肿瘤诊断中的进一步应用。此外,泄漏可能更严重,因为紧凑空间中增加的DNA发夹数量更容易发生非特异性相互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乙肝外泌体miRNA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基于局域化的级联链置换反应和MOF/DNA级联酶作为电化学标签,建立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乙肝外泌体miRNA的高灵敏和快速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