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道窑氧化段双烟道换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5598.X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金佰利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02 | 分类号: | F27B9/02;F27B9/30;F27B9/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唐艳琴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国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道窑 氧化 烟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辊道窑氧化段双烟道换热系统,包括窑体,窑体的内部分隔形成氧化腔室和烟道室,窑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于氧化腔室的第一节能燃烧器和第二节能燃烧器,窑体的顶部设有立架,立架上安装有主风管,窑体底部设有分流管,主风管与分流管之间连通有支风管,分流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管道接头和第二管道接头,第一管道接头上设有与第一节能燃烧器连通的第一换热管,第二管道接头上设有与第二节能燃烧器连通的第二换热管。在主风管通风后,风沿着支风管到达分流管,再分流进入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内,实现与烟道室内的热量交换,高温气体输送至节能燃烧器与燃气混合,节能燃烧器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即可点火,进而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窑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道窑氧化段双烟道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建筑陶瓷产业在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原材料供应紧张,电费,燃气涨价,产品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利润进一步压缩,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的严峻形势下,为了企业生存发展,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改造势在必行。在建筑陶瓷生产工艺中,墙地砖的烧成均采用是气烧辊道窑来实现的。气烧辊道窑是陶瓷生产企业电能和燃气消耗较大的主要装备之一,如何使气烧辊道窑既能够保证陶瓷产品的烧成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又能节约燃气能耗,还可降低生产车间环境温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已成为陶瓷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课题。
目前的气烧辊道窑自窑头至窑尾可大致分为:排烟段、预热段、中温氧化段、高温烧成段、急冷段、缓冷段、强冷段等7个区段,而每个区段的窑炉体又被输送辊道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两部分。在中温氧化段和高温烧成段一般需要设置喷枪对辊道窑箱内进行升温,以达到快速去除砖坯中的水分的目的。生产出高质量的瓷砖产品需要在预热段尽可能地去除砖坯中的游离水,在中温氧化段去除砖坯中的结晶水。而现有的窑炉的热量从高温烧成段传递至排烟段窑头处并排出,该部分热量无法供中温氧化段利用,想要在预热段完全排除砖坯中的游离水,目前的解决方法一般是增加喷枪的燃气供给量来实现中温氧化段的快速升温来快速去除游离水,所需要的能耗和成本更多,无法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窑炉氧化段无法满足节能降耗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辊道窑氧化段双烟道换热系统用于克服该缺陷。
一种辊道窑氧化段双烟道换热系统,包括窑体,所述窑体的内部分隔形成氧化腔室和烟道室;所述窑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于氧化腔室的第一节能燃烧器和第二节能燃烧器;所述窑体的顶部设有立架;所述立架上安装有主风管;所述窑体底部设有分流管;所述主风管与分流管之间连通有支风管;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管道接头和第二管道接头;所述第一管道接头上设有与第一节能燃烧器连通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管道接头上设有与第二节能燃烧器连通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均穿过烟道室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道接头与第一节能燃烧器置于窑体的不同侧;所述第一换热管沿着窑体的第一侧面穿过烟道室后再经第二侧面与第一节能燃烧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管靠近第一节能燃烧器一端设有第一调节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管道接头与第二节能燃烧器置于窑体的不同侧;所述第二换热管沿着窑体的第二侧面穿过烟道室后再经第一侧面与第二节能燃烧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换热管靠近第二节能燃烧器一端设有第二调节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风管靠近主风管一端设有执行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风管上还设有风阀;所述风阀置于执行器与分流管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窑体内转动设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穿过氧化腔室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金佰利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金佰利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5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