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栽培管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73971.8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9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廖子荣;蔡海滨;桂红星;邓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31/00;A01G24/28;A01G24/25;A01G24/15;A01G24/22;A01C21/0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侯华民 |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栽培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栽培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苗期管理:移栽芽接好的籽苗,滴罐复合营养液,在打顶后第3~5天内,喷施双吉尔‑GGR6与吲哚丁酸钾的混合水溶液;定期抹芽,同时在苗枝干部位喷施护苗剂;(2)幼树期管理:定植前进行土壤暴晒和幼苗叶片的修剪,深耕土壤,加入腐熟有机肥,一次旋耕,施洒营养土,二次旋耕均匀并表面晒置,幼苗定植;移栽后第28~30天,浇灌三元复合肥稀释液和海藻素稀释液,定植一年内月浇灌一次;定期追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本发明通过优化橡胶芽接苗的苗期与幼树期的栽培管理,可显著促进幼苗生长速率,芽接苗成活率高,提高出圃苗的株高和茎干粗度,并且加快幼树的生长速率,缩短非生产期年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栽培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橡胶栽培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橡胶产业是我国热带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橡胶林作为特种的经济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资源。近年来,随着橡胶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传统的栽培种植技术无法满足橡胶产业的发展要求,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橡胶种植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对橡胶栽培管理主要包括苗期管理、幼树期管理、初产期管理、高产期管理和低产衰老期管理,但目前的橡胶栽培管理繁杂,水肥管理效率低,劳动力大,尤其是在苗期和幼树期的生长管理过程,常存在橡胶芽接苗成活率低,幼树期生长缓慢,根系生长扎土浅等问题,而优质的橡胶幼苗及幼树是橡胶生产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
李天明等汇总阐述了橡胶管理技术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橡胶种植管理应根据不同生长时期,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李汉良等探讨海南天然橡胶高产栽培技术,指出应做好品种选择、定植、保全苗、施肥管理等,提高橡胶树存活率,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专利CN201611188769.6公开了-一种橡胶树的种植方法,其针对橡胶树苗的定植栽培和施肥管理,通过改良土质促进橡胶树苗的生长。CN201410197799.8公开了-一种橡胶树防风抗风种植方法,其主要利用间套树种和进行林间作业的抚管措施,达到保存更多的有效橡胶树割株。但目前仍缺少如何将橡胶苗期和幼树期生长相结合的有效管理的措施,以同时保证苗期和幼树期的生长,因此,本发明寻求一种可改善橡胶苗幼树期的生长质量的橡胶栽培管理方法,以促进高效率、高品质的橡胶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橡胶中小苗树抚管,显著提高橡胶芽接苗和幼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速率的橡胶栽培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栽培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苗期管理
将芽接好的籽苗移栽于营养袋中,采用滴罐的方式,每隔3~5天滴罐复合营养液,并且在籽苗芽接苗打顶后的第3~5天内,喷施浓度为1.5~3.5mg/L双吉尔-GGR6与吲哚丁酸钾的混合水溶液;定期抹芽,同时在苗枝干部位喷施由蚯蚓水解液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而成的护苗剂;
(2)幼树期管理
定植前进行土壤暴晒和幼苗叶片的修剪,当幼苗长至3~5蓬叶时进行定植,去除中下部蓬叶,保留顶蓬叶;深耕30~35cm的耕层土壤,破碎土块后,加入腐熟有机肥,进行第一次旋耕,隔天在土壤表面施洒营养土,进行第二次旋耕均匀并表面晒置1~3天,进行幼苗定植,压实土壤,浇水;
移栽后第28~30天,对每株幼苗浇灌三元复合肥稀释液和海藻素稀释液进行幼树强化,定植一年内月浇灌一次;定期追施有机肥和复合肥。
更优选的,所述复合营养液是由三元复合肥、尿素和水按照重量比为(4~6):1:(300~350)配置而成,所述三元复合肥中的N:P:K比例为15:15:15,每次施加量为150~200ml/株。
更优选的,所述营养袋中的培养基质是由泥炭土、椰糠、珍珠岩和树皮按照质量比为5:3:1:1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