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流体自扰动型电机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1907.6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盛;周直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5/18;H02K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2131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流体 扰动 电机 机壳 | ||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流体自扰动型电机机壳,包括:若干第一散热区域及设置在相邻第一散热区域之间的第二散热区域,第二散热区域包括:外围散热腔体,沿机壳的长度方向贯通;内部散热通道,设置在外围散热腔体内,且沿机壳的长度方向贯通;其中,外围散热腔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端,内部散热通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将来自内部散热通道的部分气流向第一开口端导引,第一开口端将来自外围散热腔体及内部散热通道的部分气流向远离机壳外表面的方向导引。本发明中散热腔体的改进增大了热交换空气的扩散范围,使得热量较高的空气快速散发,而持续通过常温的空气参与到热交换过程中,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流体自扰动型电机机壳。
背景技术
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上述热量对内部元器件工作的影响,会通过电机机壳外壁上的散热结构将热量快速的传导出去。目前较为常用的散热形式是在机壳的外壁上平行并列设置散热片,同时设置散热腔体。其中,散热片增加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而散热腔体对由排风扇引入的热交换空气沿机壳长度方向进行导引,热交换空气在流通过程中带走热量并自散热腔体引出后撞击至电机盖体上而反射散发。
通过散热片所散发的热量围绕机壳外围,散发的范围较小,而通过电机盖体所反射的热交换空气因为反射方向与电机轴线间的角度较小,也被限制在了围绕机壳的较小范围内,上述结构形式存在热量散发范围小的缺陷,从而使得由排风扇引入的空气包括上述散发范围内的气体,此处的气体温度高于常规的空气温度,使得热传导效率降低。
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一种散热流体自扰动型电机机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流体自扰动型电机机壳,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流体自扰动型电机机壳,包括:
安装内腔,提供电机内部器件的安装空间;
围绕所述安装内腔外围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散热区域,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机壳长度方向设置;
设置在相邻两所述第一散热区域之间的若干第二散热区域,所述第二散热区域包括:
外围散热腔体,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贯通;
内部散热通道,设置在所述外围散热腔体内,且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贯通;
其中,所述外围散热腔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端,所述内部散热通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将来自所述内部散热通道的部分气流向所述第一开口端导引,所述第一开口端将来自所述外围散热腔体及内部散热通道的部分气流顺应气流流通方向而向远离所述机壳外表面的方向导引。
进一步地,各所述散热片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区域的外表面连接相邻两所述平面,且为弧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散热通道的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第二开口端贯通所述四边形远离所述安装内腔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外围散热腔体的内壁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端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倾斜壁,以及,分别连接两所述倾斜壁两侧的两连接壁。
进一步地,两所述连接壁在气体流出方向上成发散状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包括:
分隔平板,与所述第二开口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1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