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轨吸振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7497.8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冯青松;高晓刚;刘庆杰;陈维;张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希声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肖佳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吸振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吸振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轨、腹板吸声降振本体、轨底谐振块及刚性固定夹,其中,所述轨底谐振块设置在钢轨的底部,所述腹板吸声降振本体包围所述轨底谐振块和所述钢轨的轨腰设置,所述刚性固定夹用于将所述腹板吸声降振本体固定在钢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吸声板空腔及轨腰和轨底的宽频带调频式谐振块设置,不仅吸收了轮轨耦合的高频噪声,提高了钢轨振动传播的衰减率,降低了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板吸声与调谐体组合式钢轨吸振器装置特别用于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钢轨受迫而产生的振动与噪声的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快捷、安全的出行方式的同时,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危及线路周边建筑安全,并使得轨道本身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研究表明,当列车速度低于100km/h的轨道交通线路,轮轨之间形成的滚动噪声是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钢轨振动辐射的中、高频噪声对最终噪声总量的贡献尤其明显。振动噪声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振源上采取措施或阻断振动及噪声的传播。因此,进行钢轨振动及噪声的治理对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控制钢轨的振动及噪声,工程人员研发了多种类型的减振降噪产品,其中调谐减振器较为常见,其利用质量—弹簧构成的调谐装置在钢轨振动时产生反作用力做功耗能使得钢轨的振动减小,例如专利CN210886775U公开的组合式钢轨降噪吸声装置,此类产品由吸声材料和外压板组成大小不同三个腔室,对钢轨噪声辐射有一定效果。但是在轨道交通中,轮轨噪声分高频及中低频,此类产品对中低频的钢轨振动衰减效果差,同时在此技术方案中,由于外壳未包围钢轨,扣件处对应的、无法加装外壳的局部钢轨仍然可以直接对外辐射噪声,因此其无法彻底阻断钢轨振动噪声的传播,直接影响减振降噪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吸声和谐振宽频带双重治理措施的腹板吸声与调谐体组合式钢轨吸振器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轨吸振器装置,包括钢轨、腹板吸声降振本体、轨底谐振块及刚性固定夹,其中,所述轨底谐振块设置在钢轨的底部,所述腹板吸声降振本体包围所述轨底谐振块和所述钢轨的轨腰设置,所述刚性固定夹用于将所述腹板吸声降振本体固定在钢轨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腹板吸声降振本体的局部位置与轨腰之间存在空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腹板吸声降振本体包括外腹板、轨腰谐振块及吸声板,其中,所述轨腰谐振块一端与轨底接触另一端与轨腰接触,所述吸声板设置在轨腰谐振块上,其部分位置与轨腰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外腹板至少部分包围所述轨底谐振块和轨腰谐振块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轨腰谐振块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本体的第一质量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轨腰谐振块本体为粘弹性阻尼材料,所述本体内部镶嵌多个大小或形状不同的质量体,质量体和橡胶形成多组质量弹簧单元,至少可以控制两个以上的振动频率。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吸声板曲面为微小孔吸声材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腹板吸声降振本体相对于铁轨中心左右对称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外腹板为左右两块无缝对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外腹板的包括一底板、与底板两端相连的竖板和与竖板顶端连接的斜板其中,所述底板的宽度与轨底宽度相适应,所述竖板的高度与轨底和轨底谐振块的高度之和相适应,所述斜板与所述轨腰谐振块的表面平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轨底谐振块上表面直接与轨底下底面贴合或粘结上,下表面包覆在外腹板中,轨底谐振块本体为粘弹性橡胶材质,本体内部同样镶嵌多个大小或形状不同的质量体,质量体和橡胶形成多组质量弹簧单元,至少可以控制两个以上的振动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希声轨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希声轨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74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