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能耗分析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6978.7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8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鄂立军;冯金奎;吴占稳;张阔;闫石;李永清;叶剑刚;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21/06 | 分类号: | G01R21/06;G01R31/00;G01R1/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琳丽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能耗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能耗分析仪。该电梯能耗分析仪包括:箱体、编码单元、传感单元和处理单元;编码单元和传感单元均与处理单元连接;编码单元、传感单元和处理单元均置于箱体中;编码单元用于根据电梯运行生成转圈码;传感单元用于获取电梯运行时的电流和电压;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转圈码确定电梯运行速度,用于根据运行速度确定运行位置,用于根据电流和电压确定运行能耗。本发明提供的电梯能耗分析仪,通过将传感单元、编码单元和处理单元集成在箱体中,使得整个电梯能耗分析仪具有便于携带和结构简单的特点。并且,通过传感单元和编码单元测量电梯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后,经由处理单元处理能够精确得到电梯运行的具体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能耗分析仪。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建筑物内一种垂直运输工具,广泛应用于住宅、宾馆、商场、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中,是现代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据统计2020年底中国电梯的保有量达786.55万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城市公共建设的增多、电梯的更新进入高峰,并且随着老旧楼房增设电梯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电梯市场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随之电梯对电能的需求,也会快速增加。
在中国每年的能源消耗总量中,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已成为社会第一能耗。降低建筑能耗已成为节能减排、打造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电梯等设备能耗是整个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就电梯而言,其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一般占整个建筑总能耗的5~15%,在整个社会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世界目前建筑中的空调、灯具、建材等均有节能标准的要求,作为现代建筑中重要设备的曳引电梯,无论是对于电梯设备本体来说,还是对于安装在不同使用环境中的在用电梯来说,尚缺乏相关的节能标准。究其原因,电梯节能技术以及电梯能效评价的研究总体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电梯能耗评价方法,而电梯能耗测试设备又是电梯能耗测量与评价必不可少的。
然而,电梯不是大规模生产的一个简单的机电产品,而是根据不同建筑量身定做的工程系统。电梯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工况,并不像锅炉和压力容器那样相对单一,其能耗分析需结合电梯本身特点进行,如电梯本身采用的驱动方式、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配置的数量、控制系统的调度策略等,而且与所在建筑楼层的数量和使用电梯的人数,特别是要求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目前已经提出的电梯能耗测量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类是仅计量电梯运行一个周期所消耗的电能,其具体测量方式为:要么就是让电梯空载运行一个周期记录其消耗的电能,方法过于简单,测量误差很大;要么就是模拟电梯的工况,需分别往电梯搬入25%、50%、75%、100%额定载荷相当的砝码,费时费力成本高。另一类虽同时考虑电梯机械能和电能,但均是记录测量电梯运行一个周期所消耗的电能,再根据楼层高度及运行的层站数估算势能,这种方法所得到机械能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尤其是在载重较大时,误差将更大,加之也未考虑电梯实际工况,所以测量结果也不准确。
并且,在对电梯能耗测量过程中,均是通过分别安装测量设备相关部件,或直接在电梯中控获取数据的设备进行数据获取和测量,并没有系统的提出一种具有携带方便、结构简单的测量设备以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结构简单的电梯能耗分析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电梯能耗分析仪,包括:箱体、编码单元、传感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编码单元和所述传感单元均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编码单元、所述传感单元和所述处理单元均置于所述箱体中;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根据电梯运行生成转圈码;所述传感单元用于获取电梯运行时的电流和电压;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圈码确定电梯运行速度,用于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确定运行位置,用于根据电流和电压确定运行能耗。
优选地,所述编码单元包括:编码器和吸附轮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69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