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节装置及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5525.2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47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聪聪;李卫超;田国兵;赵林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65/00 | 分类号: | D05B65/00;D05B27/02;D05B2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韩潇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装置 缝纫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及缝纫机,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缝纫机中的剪线刀、送布牙及压脚板的状态,包括驱动构件、剪线调节机构、牙架调节机构及压脚调节机构;驱动构件连接于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包括能够随驱动源运动而转动的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及第三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剪线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用于带动剪线调节机构动作,以带动剪线刀动作;及,第二驱动部与牙架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用于带动牙架调节机构动作,以改变送布牙的位置;及,第三驱动部与压脚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用于带动压脚调节机构动作,以切换压脚板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中通常集成多个实现不同功能的运动机构,如剪线机构、送布机构、压脚机构等,缝纫机通过这些机构之间协调配合从而完成缝纫作业。
剪线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往复运动并带动剪线刀在出刀和收刀状态间不断切换,从而持续勾线并切断;送布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往复运动并通过送布牙不断将针板上的布料顶起和拖动,从而将布料持续向机头处运送;压脚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在送布过程中与送布机构配合来共同拖拽布料,并且在缝纫时将布料压紧以保证缝纫质量。
现有的缝纫机为上述功能机构分别配置了不同的调节机构,这导致缝纫机中的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的结构趋于复杂,且占据的空间较大,进而导致缝纫机的体积增加、重量变大,使得缝纫机的运输成本上升,此外增加的驱动部件还会导致缝纫机的生产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缝纫机中的剪线刀、送布牙及压脚板的状态,调节装置包括驱动构件、剪线调节机构、牙架调节机构及压脚调节机构;驱动构件连接于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包括能够随驱动源运动而转动的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及第三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剪线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用于带动剪线调节机构动作,以带动剪线刀动作;及,第二驱动部与牙架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用于带动牙架调节机构动作,以改变送布牙的位置;及,第三驱动部与压脚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用于带动压脚调节机构动作,以切换压脚板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及第三凸轮,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及第三驱动部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及第三凸轮上;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及第三凸轮连接于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能够在驱动源的驱动下同步转动。
如此设置,调节装置通过凸轮传动实现了向剪线调节机构、牙架调节机构及压脚调节机构的动力分配,并提高了剪线调节机构、牙架调节机构及压脚调节机构对驱动构件动力输出的响应速度和灵敏程度,因而调节装置的调节效率更高、动作切换更快,有利于降低缝纫作业误差或延迟,提高缝纫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包括剪线驱动区,剪线驱动区具有收刀位点及出刀位点,剪线驱动区的驱动半径从收刀位点向出刀位点增大;剪线调节机构与剪线刀连接,当剪线驱动区与剪线调节机构的配合位置从收刀位点向出刀位点转移时,剪线调节机构运动并带动剪线刀从收刀状态向出刀状态切换。
如此设置,剪线驱动区的形状与剪线刀的运动状态和位置相对应,即使剪线调节机构多次运行,仍能够保证剪线刀具有确定不变的出刀和收刀位置,以及确定不变的出刀和收刀行程,进而保证每次动作时剪线和勾线动作的一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剪线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摆动件及第一滑动件,第一摆动件与第一驱动部通过滚动接触形成随动配合,并与第一滑动件活动连接,第一滑动件与缝纫机机架滑动配合,并与剪线刀连接;当剪线驱动区与第一摆动件的配合位置从收刀位点向出刀位点切换时,第一摆动件相对缝纫机机架摆动并带动第一滑动件移动,第一滑动件带动剪线刀从收刀状态向出刀状态切换。
如此设置,剪线调节机构的结构和装配过程简单,容易布置,传力方式简便且传力平稳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5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