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数字钥匙——数字钱包创新应用模式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1224.2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2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紫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紫竹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7B15/06;G06Q20/06;G06Q20/14;G06Q20/34;G06Q20/36;G06Q20/38;G06Q20/4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数字 钥匙 钱包 创新 应用 模式 | ||
本发明是围绕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应用,在已经申报的专利(申请号或专利号:202110426503.5)基础上,继续利用高新技术及硬件设施等发明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应用新模式。即除了在(已经申报的专利)普通钥匙中嵌入数字人民币钱包芯片外,又将ETC、智慧车牌、定位芯片等集成在这一智能数字钥匙中,通过线上或直接在支付设备上进行更多场景支付的创新应用。不仅更加方便快捷,还能通过附加的智能条件合约有效规避了现有ETC使用中的漏洞,并配合指纹识别使安全支付得到了双重保障。本发明是一种既优于现有支付又安全快捷的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新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围绕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应用,在已经申报的专利(申请号或专利号:202110426503.5)基础上,继续利用高新技术及硬件设施等发明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应用新模式。即除了在(已经申报的专利)普通钥匙中嵌入数字人民币钱包芯片外,又将ETC、智慧车牌、定位芯片等集成在这一智能数字钥匙中,通过线上或直接在支付设备上进行更多场景支付的创新应用。不仅更加方便快捷,还能通过附加的智能条件合约有效规避了现有ETC使用中的漏洞等;
本发明属于高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资产的使用率,还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有线上扫码支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及可穿戴智能支付设备等,如“ 叠加健康宝功能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钱包”、“指纹卡硬钱包”、“智能滑雪手套”、“智能手表”、“智能徽章”等支付方式在试用中;
随着数字人民币在多个城市试点的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短期面临的挑战将主要集中在应用场景端。数字人民币聚焦零售场景,但这类场景需求已基本被现有移动支付手段所满足,所以发掘合适的潜在场景或深耕消费场景迫在眉睫。在技术、场景和服务能力中,场景整合能力尤为关键。所以,积极开发数字人民币的高效应用场景以及硬钱包的使用模式等是目前市场关注的重点。
发明内容
将人们出门必带的普通钥匙(包括车钥匙)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除了在普通钥匙中嵌入数字人民币钱包芯片外(已申报的专利),又将ETC卡、智慧车牌芯片、定位及语音提示芯片等集成在钥匙中,将钥匙的功能再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有效整合了更多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使人们出门时只要随身带着钥匙就能进行各种支付,不再需要带零钱、带卡片等,超级方便实用;
尤其是通过在Token中设置了只给本车及本人支付的智能条件合约,使ETC在感应支付时不再发生近距离为他人支付及被他人偷扫支付的风险;通过在智慧车牌芯片中设置了超速罚款的智能条件合约,使连续超速行驶的车辆自动支付不同数额的罚金,并设置连续不违章不超速者将收到红包的智能条件合约,以鼓励全民文明驾驶,减少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发生;设置了语音提示芯片,可以及时提示主人(包括交易金额、余额、电量提示、室内语音导航等);通过设置充电接口,可随时给智慧数字钥匙进行充电;还设置了指纹识别功能,配合设置的条件支付智能合约为使用者提供了双层安全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除了(已申请的专利)在钥匙中嵌入有源数字人民币IC卡芯片外,并将ETC卡、智慧车牌芯片、定位芯片等集成在钥匙中;
其中有源IC卡的硬钱包芯片增加了蓝牙功能,可与手机进行信息交互,同时可集成显示、指纹识别、语音提示等模块在芯片中,既可以显示支付金额及钱包余额,还增加了指纹识别安全防护、语音提示及充电功能;
通过在Token(标记)中设置了只给本车及本人支付的条件触发智能合约,使ETC在支付时不再发生近距离为他人支付及被他人偷扫支付的风险,并配合指纹识别功能给使用者提供了支付时的双层安全保障;通过在智慧车牌芯片中设置超速罚款的智能条件合约,使连续超速行驶的车辆自动支付罚金,以达到自动文明驾驶的目的;
除了自动感应支付外,其余还可通过语音方式填写交易额后,通过线上或“碰一碰”完成支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紫竹,未经王紫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12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