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用户选择的电池恒温热管理控制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9716.8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熊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学强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用户 选择 电池 恒温 管理 控制 策略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控制策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选择的电池恒温热管理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涉及车机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车联网后台TSP、远程信息处理器车载TBOX、整车各功能电子控制单元ECU。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用户选择的电池恒温热管理控制策略,通过用户终端应用程序交互使用户可以个性选择电池的恒温管理模式,设定恒温目标温度、让车辆执行恒温管理的时间及关闭执行恒温管理模式的时间,可以在保证电池随时处于性能最优的使用状态同时可以降低电池的非正常行车损耗,更完善的覆盖电池的使用场景及使用模式,解决潜在焦虑和纠结,更人性化的提升用户的用车感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控制策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选择的电池恒温热管理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新能源纯电动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对工作温度的耐受性相对较差,电动汽车适用环境温度降低,蓄电池内阻增大,放电电流减小,有效可用容量降低,损耗电池寿命,而温度升高也会影响电池的很多特性参数,如内阻、电压、SOC、可用容量、充放电效率和电池寿命。基于其特性要求,开发锂电池恒温热管理系统自然因运而生,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10582661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恒温热管理系统,其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多个单体锂电池、加热片、电子制冷片和风扇;电源输入切换开关,具有连接外部电源和内部电源的两个接口;DC/AC变频逆变控制器,将该电源输入切换开关输入的电源变压变频后输出给该制冷片或该加热片;电压采集模块,采集该输入电源的电压DC/AC变频逆变控制器的输出电压;温度采集模块,采集该单体锂电池的温度;主控制器,根据该单体锂电池的温度,控制该加热片或该电子制冷片,对该单体锂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上述技术方案虽然提供了满足在高温及低温环境下使电池正常工作的恒温热管理系统,但恒温热管理的耗电量终究不小且属于非正常行车损耗,现有技术缺少完善的控制策略解决耗电与性能矛盾之间对用户产生的焦虑和纠结。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故需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选择的电池恒温热管理控制策略。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用户选择的电池恒温热管理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涉及车机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车联网后台TSP、远程信息处理器车载TBOX、整车各功能电子控制单元ECU,所述整车各功能电子控制单元ECU包括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系统BMS、加热/散热单元控制器;
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步骤:
S1、车联网后台TSP接收用户通过车机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设置/选择电池的恒温控制模式生成的恒温控制指令;
S2、车联网后台TSP记录所接收的恒温控制指令,并将恒温控制指令中的用户设定参数下发至远程信息处理器车载TBOX;
接收远程信息处理器车载TBOX上传的结果参数,转发结果参数至车机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供车机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查看;
S3、远程信息处理器车载TBOX接收车联网后台TSP的用户设定参数,执行数据锁存;
定时通过网路管理报文唤醒整车各功能电子控制单元ECU,同时周期性发送当前用户设定参数所设定的恒温模式至整车控制器VCU;
接收各功能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反馈形成结果参数上传至车联网后台TSP;
S4、整车控制器VCU确认接收远程信息处理器车载TBOX的恒温模式设定,执行电池恒温热管理:
发送整车高压上电指令及电池恒温热管理状态信息至电池管理系统BMS,同时发送恒温模式设定所对应的恒温执行指令至加热/散热单元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9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