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8800.8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雷云祥;潘炎炎;黄小波;萧福明;刘妙昌;吴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C17/263;C07C25/22;C07C41/30;C07C43/205;C07C209/68;C07C211/48;C07C211/50;G01N21/64;C09D7/6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焕 |
地址: | 325036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磷光 发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主体化合物和客体化合物组成;所述客体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R1和R2各自独立的选自H和中的任一种;R3选自烷氧基、卤素原子和胺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主体化合物为二苯甲酮;
所述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主体化合物和客体化合物于加热条件下熔融混合后,冷却;将所述冷却后的物料制成粉状;所述加热的温度为5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烷氧基选自甲氧基和乙氧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卤素原子选自F、Cl、Br和I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胺基为,R4和R5各自独立的选自碳数为1~3的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烷氧基为甲氧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素原子为F。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R4和R5为甲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客体化合物选自如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化合物与所述客体化合物的摩尔比为(50~10000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化合物与所述客体化合物的摩尔比为(50~10000)﹕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化合物与所述客体化合物的摩尔比为(500~150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的激发波长为320~420nm;
所述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的量子产量≥4.8%。
11.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主体化合物和客体化合物于加热条件下熔融混合后,冷却;
将所述冷却后的物料制成粉状;所述加热的温度为50~6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非氧化性气体保护下,化合物A与化合物B在催化剂和无机碱的作用下,于溶剂中在80~85℃条件下进行偶联反应;
其中,所述化合物A和所述化合物B的结构式分别如下:
,R6和R7选自H和Br中的至少一种,R6和R7中至少有一个为Br;
。
13.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在制备用于生物检测或细胞成像的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应用是非疾病诊断或治疗的。
14.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磷光发射材料在信息储存或防伪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88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