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7125.7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储成林;吴嫦青;李旋;白晶;薛烽;郭超;黄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33 | 分类号: | G01N27/333;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冒艳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固态 磷酸 离子 选择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其特征在于:由铜棒、导电单元、传感敏感单元、阳离子屏蔽单元和一个起保护作用的电极管腔体组成,铜棒与导电单元连接后嵌入电极管腔体内,导电单元外侧面依次设有传感敏感单元和阳离子屏蔽单元,导电单元为玻碳,传感敏感单元为掺杂钴的聚吡咯薄膜,阳离子屏蔽单元为阴离子选择性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厚度为0.1~1mm,阴离子选择性膜厚度为0.2~1.5mm。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玻碳嵌入到电极管腔体中并与铜棒连通构成玻碳电极,然后对玻碳电极中玻碳外表面进行预处理;
(2)采用三电极体系制备掺杂钴的聚吡咯薄膜,以(1)处理后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铂电极为辅助电极,以Ag/AgCl/3M KCl电极为参比电极,所采用电解质溶液为用乙腈配制的吡咯单体、四丁基氟硼酸铵、去离子水、硝酸钴混合溶液,通电前先向溶液中通入氩气20~30min,然后将电解质溶液放置在三电极系统的电解槽中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即可在玻碳电极表面生成掺杂钴的聚吡咯薄膜;
(3)制备阴离子选择性膜溶液,将三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溶于四氢呋喃中,超声震荡即可得到阴离子选择性膜溶液;
(4)将步骤(3)所制得的阴离子选择性膜溶液缓慢滴涂在步骤(2)所制得的电极表面,通风干燥后将电极放置于在0.01~0.15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中活化20~32h,即可制得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预处理方法:先于金相砂纸上进行第一次物理打磨,再于0.1μm~0.5μm氧化铝抛光粉中进行第二次物理打磨,直至其表面光滑平整,最后对表面进行清洗处理,依次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波清洗5~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三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聚氯乙烯添加量分别为0.001~0.005g/ml、0.02~0.06g/ml,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体积分数3%~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吡咯单体、四丁基氟硼酸铵、硝酸钴的浓度分别为0.1~0.5mol/L、0.1~0.5mol/L、0.05~0.1mol/L,去离子水的体积分数为1%~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膜固态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多电位阶跃法为第一步电位0V,时间3~5s,第二步电位0.9~1.2V,时间0.5~0.7s,第三步电位-0.8~-1.1V,时间0.5~0.7s,第四步电位1.2V,时间0.2~0.5s,循环500~800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71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噻吩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网络安全事件关联分析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