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沥青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5365.3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5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丁浩轩;常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4 | 分类号: | B02C4/04;B02C4/28;B02C4/42;B02C4/40;B02C23/02;B02C23/2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沥青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沥青生产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合成沥青生产机械:该机械包括固定框、固定竖板、气动筛分装置和研磨装置,所述的固定框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固定竖板,固定框内设置有气动筛分装置,固定框上安装有研磨装置。本发明可以解决在对沥青原料进行破碎研磨时,研磨出的原料粉末大小不一,传统的筛分方法由于网孔大小的限制,很难将粉末与碎块很好的筛分,从而导致使用该种原料进行合成沥青生产时,会生产出的合成沥青质量较差,且在对合成沥青原料进行研磨加工时,常常会有粉末或者碎块吸附在研磨设备上,会对研磨设备的研磨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会减少原料的数量,且清理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也会粘有原料粉末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生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成沥青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沥青是应用广泛的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主要应用于屋面、地面、地下结构的防水,木材、钢材的防腐。沥青还是道路工程中应用广泛的路面结构胶结材料,它与不同组成的矿质材料按比例配合后可以建成不同结构的沥青路面,高速公路应用较为广泛。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
在用调合法制备沥青时得到的产品称为合成沥青或重构沥青,调合法生产沥青最初指由同一原油构成沥青的4组分按质量要求所需的比例重新调合,而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调合组分的来源得到扩大。例如可以从同一原油或不同原油的一、二次加工的残渣或组分以及各种工业废油等作为调合组分,这就降低了沥青生产中对油源选择的依赖性。随着适宜制造沥青的原油日益短缺,调合法显示出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和普遍应用。
目前,在对合成沥青进行生产时,通常存在以下缺陷:1.在使用调和法对合成沥青进行生产时,需要对原料进行破碎研磨,而研磨出的原料粉末往往大小不一,传统的筛分方法在使用筛网对破损的原料进行筛分时,由于网孔大小的限制,很难将粉末与碎块很好的筛分,从而导致使用该种原料进行合成沥青生产时,使生产出的合成沥青质量较差;2.在对合成沥青原料进行研磨加工时,常常会有粉末或者碎块吸附在研磨设备上,会对研磨设备的研磨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会减少原料的数量,且清理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也会粘有原料粉末。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解决在使用调和法对合成沥青进行生产时,需要对原料进行破碎研磨,而研磨出的原料粉末往往大小不一,传统的筛分方法在使用筛网对破损的原料进行筛分时,由于网孔大小的限制,很难将粉末与碎块很好的筛分,从而导致使用该种原料进行合成沥青生产时,会导致生产出的合成沥青质量较差,且在对合成沥青原料进行研磨加工时,常常会有粉末或者碎块吸附在研磨设备上,会对研磨设备的研磨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会减少原料的数量,且清理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也会粘有原料粉末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合成沥青生产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合成沥青生产机械:该机械包括固定框、固定竖板、气动筛分装置和研磨装置,所述的固定框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固定竖板,固定框内设置有气动筛分装置,固定框上安装有研磨装置。
所述的气动筛分装置包括输送机构、气动机构和震动机构,固定框内设置有输送机构,固定框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气动机构,固定框后侧壁的中部设置有震动机构,具体工作时,将原料从工作框上方逐渐倒入研磨辊之间的缝隙内,通过研磨辊之间的挤压对原料进行破碎研磨,研磨完成的原料从进料口流下并落入到输送机构上,通过震动机构对输送中的原料碎块和粉末进行震动,并通过气动机构对其进行气动筛分,从而使粉末被吹至固定框后侧内壁上,并沿其内壁滑下,在固定框下方放置收集框进行收集,而碎块在输送机构的输送下运输到固定框左下侧,并从上滑下,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5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封闭空间沉浸式驾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TPU薄膜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