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到端保护的信号路由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4692.7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炜杰;朱俊;王晨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集团工会上海市委员会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B10/0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到端 保护 信号 路由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到端保护的信号路由管理系统,包括:第一业务数据模型,其将传输设备的业务接入卡与两混合线路卡配置为第一业务对象,还配置有两第一混合线路卡之间的保护路由,保护路由中配置有两第一混合线路卡之间的保护关系;第二业务数据模型,其将转发设备的两第二混合线路卡配置为进行标签交换的第二业务对象;路由管理模块,用于调用保护路由,并根据第一业务数据模型和第二业务数据模型配置第一业务对象之间的信号连接,第二业务对象之间的交叉连接路由,以及第一业务对象与第二业务对象之间的子网连接路由形成主用路由和备用路由。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跨厂家混合组网模式下端到端保护的分组OTN‑TP业务的统一管理同时提供了端到端保护路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光传送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到端保护的信号路由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OTN(光传送网,OpticalTransportNetwork),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简单来概括就是以波分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络。为适应未来业务的规模应用,电信运营商传送网与数据网将进一步融合,以满足多业务的大带宽高质量承载需求。分组化OTN具备传送和颗粒业务处理能力及面向IP技术应用的分组交换功能,是下一代OTN技术发展的方向。
目前,各运营商都在以分组OTN技术构建面向云网融合大背景下的新一代光传送网,但由于光通信传输网采用多厂家混合组网,各运营商上层运营支撑系统对于网络缺乏一个有效的端到端的管控能力,网络的管控基本依赖各厂家的网元管理系统。各厂家上报的支持MPLS-TP功能的分组OTN设备板卡数据存在差异,为运营商上层运营支撑系统实现多厂家混合组网场景下的网络的统一管理及分组OTN-TP业务端到端造成了技术障碍,造成分组OTN设备管理困难。
进一步地,现有的分组OTN设备的端到端保护通常有两种方案,一种是A端和Z端之间设置两个独立的保护路径,从保护路径无法体现其相互之间存在主备用的保护关系,需要另外配置两条保护路径之间的保护关系,给分组光传送网的信号路由配置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到端保护的信号路由管理系统,应用于分组光传送网,包括:
两传输设备,用于对一以太业务信号进行封装以及对接收到的封装后的所述以太业务信号进行解封装,每个所述传输设备包括一业务接入卡和两第一混合线路卡,且每个所述传输设备中预先配置有一第一业务数据模型;
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模型中,将所述业务接入卡与两所述混合线路卡配置为一第一业务对象,且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模型中配置有两所述第一混合线路卡之间的保护路由,所述保护路由中配置有两所述第一混合线路卡之间的保护关系;
两转发设备,用于接收一端的所述传输设备封装后的所述以太业务信号并进行标签交换后转发至另一端的所述传输设备,每个所述转发设备包括两第二混合线路卡,且每个所述转发设备中预先配置有一第二业务数据模型;
所述第二业务数据模型中,将两所述第二混合线路卡配置为进行标签交换的一第二业务对象;
路由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传输设备和所述转发设备,所述路由管理模块用于调用所述保护路由,并根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模型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模型配置所述第一业务对象之间的信号连接,所述第二业务对象之间的交叉连接路由,以及所述第一业务对象与所述第二业务对象之间的子网连接路由形成一主用路由和一备用路由;
两所述传输设备之间通过所述主用路由和所述备用路由实现所述以太业务信号在所述分组光传送网中进行端对端传输的端到端保护。
优选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模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集团工会上海市委员会,未经中国电信集团工会上海市委员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4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