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4061.5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京(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2 | 分类号: | E02D1/02;E02D33/00;E02D17/02;G01N1/02;G01N1/08;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董佳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岩土 地质 勘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涉及岩土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结构图、分类细化、取样检测、筛选地块、基坑建模、基坑检测和分析沉降;本发明将取样检测和实验基坑相结合,利用土壤、岩石检测仪对分类样本进行检测,获取岩土地质的参数,筛选出不良土质和不良地质的样本,以此作为第一步勘察,接着选择土质、地质合格的地块,进行实验岩土基坑施工,在岩土基坑中安装检测硬件,收集岩土基坑的参数数据和图像,根据不同时间的数据变量,分析岩土基坑内部的沉降情况,即可得出勘察结论,该结论代表岩土地中基坑的稳定等性能,使得勘测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的高速发展,众多现代化建筑物和基础建设项目不断兴建,建筑工程的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如果继续延续使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就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与施工的具体需要,这就势必会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此工作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勘察质量的高低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对施工建设的工期、投资、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足够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勘察方法一般为分析岩土参数为准,具体为:选择勘测点,对土层进行取样,分析样本参数,得到该岩土地质的判断方法,然后,上述勘察方法,获取的只是岩土本身的参数,而建筑施工,至关重要的就是该岩土地中基坑的稳定等性能,而这并非岩土本身的参数可以提现的,这就造成勘察不准确,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该建筑施工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将取样检测和实验基坑相结合,利用土壤、岩石检测仪对分类样本进行检测,获取岩土地质的参数,筛选出不良土质和不良地质的样本,以此作为第一步勘察,接着选择土质、地质合格的地块,进行实验岩土基坑施工,在岩土基坑中安装检测硬件,收集岩土基坑的参数数据和图像,根据不同时间的数据变量,分析岩土基坑内部的沉降情况,即可得出勘察结论,该结论代表岩土地中基坑的稳定等性能,使得勘测更准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结构图
向施工部门获取建筑总平面结构图和施工地所在的地形平面结构图,查看地形中岩石的种类、厚度和结构;
步骤二:分类细化
在结构图中,先根据地质湿度、颜色对地质进行分类细化,然后根据岩石和土质的风化状况对地质进行划分,接着根据分类划分进行钻探取样;
步骤三:取样检测
利用土壤、岩石检测仪对分类样本进行检测,获取岩土地质的参数,筛选出不良土质和不良地质的样本;
步骤四:筛选地块
根据不良土质和不良地质的样本筛选出相应所划分的地块,不做研究,然后选择土质、地质合格的地块,进行实验岩土基坑施工;
步骤五:基坑建模
在岩土基坑中安装检测硬件,然后收集岩土基坑的参数数据和图像,利用参数和图像创建三维GIS岩土基坑模型,并将检测硬件的数据传输端接入模型;
步骤六:基坑检测
记录检测硬件在岩土基坑中的具体位置坐标,并将上述坐标显示在三维GIS岩土基坑模型中,设定检测周期,收集检测硬件的数据,并打上相应的时间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京(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京(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40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