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动物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采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3476.0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相振宇;李思进;武志芳;郭小闪;刘海燕;鄢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穿刺 动脉 采血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采血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动物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采血装置,包括穿刺针、留置针、采血针和中空壳体,中空壳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连接有手柄;活塞与中空壳体的上端内部存在间隔,该间隔形成储血池;留置针固定在中空壳体的上端并与储血池连通,储血池内设有液囊,通过活塞挤压液囊可以封堵留置针及储血池;采血针位于中空壳体内部并与活塞滑动连接,活塞上设有相应的通孔;采血针为中空结构,其两端均设有开孔,其上端靠近液囊并在其上端开口处设有防溢塞,采血针的上端设有采血孔;穿刺针通过该开口依次穿过采血针、防溢塞和液囊从留置针内伸出;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方便实现单人穿刺、封管和采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血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动物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采血装置。
背景技术
大动物(猴、猪、犬、羊等)在医学相关领域实验中应用普遍,放射性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需连续多次动脉采血,且采血间隔时间短(约5.0s)。目前,大动物动脉采血常用股动脉穿刺鞘管置入方式。穿刺针穿刺股动脉后送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动脉鞘管,退出导丝固定鞘管后采血,本操作复杂且置管过程中会有动脉血喷溅,造成血液浪费、操作台污染。再者,大动物股动脉较人桡动脉细,常规医用鞘管穿刺针较粗,不适宜大动物股动脉穿刺。
目前,临床上人桡动脉留置血压监测常采用静脉留置针留置,但大动物股动脉位置较深,摁压动物皮肤穿刺留置后,皮肤回弹幅度大,常规医用静脉留置针最长为35mm,留置后易脱针、易打折堵塞,导致采血失败。再者,大动物皮厚常规医用静脉留置针不易穿透。
目前,放射性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放射性药物会随时间衰变,需检测密集时间点内动脉血的放射性,因此需要少量(约0.5ml)多次(时间间隔约5.0s)采集动脉血。采血间隔时间短,使得常规肝素封管及抽弃稀释血液不能完成;采血量少,必须保障留置针及采血装置内不能滞留血液,否则会造成前后两次采集血液的混合,导致采血精度不高。
目前,大动物保定多采用保定法,但动物四肢仍可活动需人为再固定,常规静脉留置针留置采血时需三人配合,第一人固定动物,第二人手持注射器推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并完成抽弃稀释血液操作,第三人采血,不仅采血人力成本高还操作麻烦。
因此,对现有动脉穿刺置管及静脉留置采血装置进行改进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动物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采血装置,该采血装置结构合理,可以方便实现单人穿刺、封管和采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动物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采血装置,包括穿刺针、留置针、采血针和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连接有手柄,通过手柄带动活塞移动;活塞与中空壳体的上端内部存在间隔,该间隔形成储血池;所述留置针固定在中空壳体的上端并与储血池连通,储血池内设有液囊,液囊前端为管状结构伸入留置针内并存在间隙,通过活塞挤压液囊可以封堵留置针以及储血池;所述采血针位于中空壳体内部并与活塞滑动连接,活塞上设有相应的通孔;所述采血针为中空结构,其两端均设有开孔,其上端靠近液囊并在其上端开口处设有防溢塞,采血针的上端设有采血孔;所述中空壳体下端设有开口,穿刺针通过该开口依次穿过采血针、防溢塞和液囊从留置针内伸出,所述穿刺针下端固定有针座。
所述中空壳体上设有与储血池连通的回血观察孔,回血观察孔内设有观察膜和孔塞。
所述中空壳体采用透明材质。
所述中空壳体一侧设有滑槽口,手柄穿过滑槽口伸出至外部并可沿滑槽口移动。
还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穿过中空壳体与活塞连接,活塞上设有相应的销孔,中空壳体上设有相应的孔,通过固定销固定活塞。
所述销孔内固定有透气膜,所述销孔与通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